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特区,承载中国的梦想
发布时间: 2010-09-06    作者:杨春南 蔡国兆 彭勇    来源:新华网 2010-09-06
  字体:(     ) 关闭窗口

  “走出一条新路”

  时光进入2003年。这一年,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触动了百姓,触动了高层,触动了海内外,引发了“特区不特”大讨论。

  此时的深圳,没有了特殊的政策优势,土地、水、环境等资源告急,企业大举外迁,多元利益格局下的社会矛盾凸显。在有“天下第一村”美称的深圳龙岗区南岭村,村庄3.14平方公里土地的大部分都搞了工业。村里的“老支书”张伟基说,依靠工业厂房出租的路子不能再走下去了,发展思路也要转型。

  特区的遭遇是中国的缩影。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区进入了矛盾凸显期,高投入、高消耗、低附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思想观念、体制制度也已经有些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未来该怎么走?深圳别无选择:再度解放思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

  2009年5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批,提出“四个先行先试”:一是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二是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三是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四是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

  随着综合配套改革的开展,深圳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深圳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2009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611亿元,占GDP比重达31.8%。深圳相继诞生了华为、中兴、中集、比亚迪等超级巨头,这些企业在全球布点,形成生产“日不落现象”。

  ——深圳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大幕,将原有46个政府部门精简为31个,精简幅度达1/3。在这场被简称为“大部制”的改革中,深圳再次引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潮流。

  ——深圳前海地区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建设粤港金融体制机制对接的试验区,深港金融业融合发展进入“蜜月期”,具有更强全球竞争力的“深港金融圈”正在成形。

    1. 深圳前海推出百余项创新举措
    2. “四华一启”托起深圳创新发展
    3. 深圳车改,新体制里的老问题
    4. 创新,深圳为什么行
    5. 加快将深圳建成一流法治城市
    6. 深圳市启动文明家庭评选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7. 以深圳为例——探索现代城市管理之路
    8. 教育信息化的“深圳质量”
    9. 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的思考
    10. 继续承担突破性改革重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