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研究相关文档
姚慈贤:四个儿子军中成才
发布时间: 2010-09-09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2010-09-09
  字体:(     ) 关闭窗口

姚慈贤

今年74周岁的姚慈贤,是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婆婆双目失明、丈夫长期患病卧床、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把4个儿子送到部队服役,忠诚地履行了养儿报国的光荣义务。姚慈贤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获得“二级英雄模范”奖章,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爱国拥军好母亲”荣誉称号。

虽然没有太多文化,她却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始终认准“有国才有家”的理,先后把4个儿子送到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服役;虽然双肩柔弱,她却坚韧承担起整个家庭重担,免除儿子们的后顾之忧,只希望他们能安心为部队多作贡献……这就是“爱国拥军好母亲”姚慈贤朴实却又感人的生动故事。

从1979年至1990年,姚慈贤接二连三送4个儿子应征入伍,宁愿辛苦自己一人,也要让孩子们去到国家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让孩子的成长与国家、部队的需要紧紧联结起来。尽管身处农村的大家庭,姚慈贤在那几年真实碰到了生活的各种困难,艰辛备尝,上有老下有小,年迈的婆婆双目不幸失明,直至逝世,时间长达10年,她长期恪尽媳妇孝道服侍老人起居饮食;丈夫患有糖尿病,长期卧床不起,小女儿又患病瘫痪,命运的打击一个个接踵而来,而且还要起早摸黑操持农庭的4亩农地等农活,为维持家庭经济殚精竭虑,整个家庭的重担压在这位农村妇女一人的身上。

在家中最需要劳力分忧减轻些许重压的时候,姚慈贤从没想过让孩子为了家庭的事而分心。年复一年,姚慈贤默默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在部队服役的几个儿子,原因是怕影响儿子在部队安心服役,她经常请人发电报给在部队的儿子,说她在家里一切都好,教育儿子一定要听首长的话,为部队多作贡献。

就是在老伴病重离开人世这样生离死别的时刻,当邻居们纷纷劝告姚慈贤,让她发个电报让儿子们回家看望老父亲最后一眼的时候,姚慈贤对此也没有同意。她说,孩子们回来也不能让老伴起死回生,失去亲人也不能影响孩子安心服役。丈夫去世后,她只给老大发了份电报,老大从部队赶回家时,父亲已下葬7天了。丈夫去世后,家里负债3000多元,姚慈贤从未向儿女们提及,除要经营4亩农地的种植外,她还起早摸黑多做手工予以偿还。亲朋好友不忍心她如此劳累,便偷偷写信告诉姚慈贤的儿子。几个孩子经过协商,决定争取两人先行退伍回来帮助家庭。姚慈贤知道后马上叫人回信教育儿子:“以国家利益为重,组织没决定,不许你们退伍回来。”

正是姚慈贤长期的言传身教,用“有国才有家”的大爱,为孩子们的学习锻炼提供了没有牵挂的后方家庭环境,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在部队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和母亲的熏陶下,姚慈贤几个儿子在部队期间都一心一意求上进,个个都很出色,都在部队入了党,光荣立功、受了嘉奖,并分别考上了陆、海、空和武警四所军事院校,当上了军官。

    1. 创办经济特区: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
    2. 金民卿:国家战略下的经济特区优势再造
    3. 赵振华:我国自贸区与经济特区的异同
    4. 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
    5. 肩负好经济特区使命 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6. 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7. 从经济特区到自贸区看中国经济改革走向
    8. 建经济特区设想来自中国
    9. 沿着党开辟的改革开放道路奋勇前进
    10. 经济特区而立之年忆谷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