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少数民族发展史
当代中国民族理论的四次创新
发布时间: 2012-05-25    作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05-24
  字体:(     ) 关闭窗口
  当代中国的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科学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那天起,就自觉地关注关心国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族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成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萌芽,不断探索,经过四次创新,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次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当时国情和民族地区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的创新和发展。这次时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延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中又分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等多个阶段.这次创新重点解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少数民族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待遇问题。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并把国内民族问题看成是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决议案》,明确提出反对一切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主张他们的彻底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歧视、压迫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为了实现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国家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建立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有相当名额的代表。总之,当代中国民族理论第一次创新解决了少数民族的翻身得解放、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问题,也就是各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宗旨和目标。
  第二次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民族理论进行的创新与发展。这一阶段重点是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提出民族地区要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也就是经济要发展,不然自治就是空的。他从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发展战略先后次序考虑,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就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要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东部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理论丰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关系理论,强调我国各民族不仅要实现平等团结,还要互助。
  第三次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对民族理论进行的创新与发展,从“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角度重新审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两个离不开”理论的完善发展和创新。党从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向全面全方位发展转变,不仅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发展,而且注重文化、社会事业上的平等、发展。并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是继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观点之后,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重要发展。
  第四次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国家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走和谐发展之路时对民族理论的再一次创新和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论成为民族工作的主题。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提出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强调各族群众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理论高度出发,国家实施了“兴边富民”计划,出台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西藏、新疆等民族自治区的支持力度。
  当代中国民族理论的四次创新都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每一次创新都是与中国的实际紧密联系,实事求是,以发展为主线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一次创新主要是从政治上解决各民族一律平等问题,各少数民族翻身得解放,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实现了各民族大团结。第二次创新主要是从经济上真正促进和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第三次创新着眼于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第四次创新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创造性提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
    1. 李贽: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研究述评
    2.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
    3. 社会转型与反思中的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
    4. 民族“视角”呼唤与时俱进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
    6. 指导思想明确 组织保障到位
    7. 实现民族工作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8.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10年发展观
    9. 专家学者热议当前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新态势
    10. 增强中华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大团结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