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6年,孙中山进入博济医院学医。
王氏书舍 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
1886年秋,孙中山第一次来到广州,进入博济医院学医,为时一年左右。这一时期,广州可称之为“革命言论时代”之起点。
1893年底,孙中山再次回到广州,在西关冼基西开设东西药局,借助行医结识了大批会党人士,并产生了组建团体的意识,“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之思想已经形成。有学者认为,第一次广州起义便是在这里开始谋划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组设兴中会,决定以暴力革命的形式,救亡图存。而其首要的目标,就是“欲袭取广州以为根据”。随后,先后在次年初,在王氏书舍(今青年文化宫地址)筹建了兴中会广州分会,积极策划广州起义。
航空局 设大沙头飞机场“航空救国”
航空局遗址位于大沙头西端原中庸街旁。1918年,孙中山在大元帅府下设航空处,任命飞行员,划定大沙头为飞机场。1920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第二次建立政权时,设立了航空局。1923年7月,杨仙逸等人在大沙头红屋制造了一架飞机,以孙夫人宋庆龄的英文名命名,译为中文“乐士文”号。8月10日,孙中山与宋庆龄等人在大沙头视察试飞。
大元帅府
国共合作开创革命新局面
1917年和1923年,孙中山两度在这个原为广东士敏土厂的地方开府办公,是为大元帅府。在这个最重要的活动地点,得以掌握政权的孙中山在军政、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密集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决策。
1924年1月4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集军政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出师北伐;统一财政。宣布护法斗争已经结束,今后应以革命精神创造国家。随即,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完成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中国革命进入新时期。
财政厅
首提建设广州“花园都市”
李穗梅介绍,1917~1918年,孙中山任职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期间,筹组了广州市政公所,负责广州市政建设,这是中国近代市政制度的开始。1921年2月,广州市政公所改为市政厅,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第一任广州市长,开始对广州市的全面建设。1923年,孙中山在财政厅演说中提出,要把广东建成全国模范省,并首次提出建设广州“花园都市”。
广东大学 与黄埔军校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孙中山从历次革命斗争的失败教训和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中,深感要振兴中华,改造社会,必须采用革命手段;要革命,必须培养人才,创办学校。
1924年1月24日,他下令筹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2月4日,孙中山先生又以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发布命令:“着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当年9月19日,国立广东大学(即今天的中山大学)正式开学,录取新生372名,其中2名为朝鲜籍学生。
随后,黄埔军校与广东大学两校,为中国革命培养输送了大量亟需的文武人才。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北上,前往黄埔军校举行告别演说。临行前,特雇船把国立广东大学的师生接到黄埔,和黄埔军校的师生一起听他的演说。由此可见他对这一文一武两所学校的珍视之情。
(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李穗梅女士提供本专题相关图文史料,特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