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比较,就是对比地研究事物的异同。陈云提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多比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同上书,第372页。对一些重大问题,他总是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或发动群众提出各种方案,对各种方案的利弊进行分析比较,然后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他指出:“这样做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所有正确的分析,都是进行比较的。这是‘试金石’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弄清楚事物的本质。”“一经‘比较’就能够对事物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陈云提出的“反复”有两个层面,既是认识过程,也是实践过程。早在1947年2月,他就提出:“反复则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反复,首先要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使认识更正确。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总之,判断,行动,再认识,修正之,这样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同上书,第345~346页。他还解释了“反复”的原因。他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作了比较以后,不要马上决定问题,还要进行反复考虑。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因此,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再作出决定。”《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
可见,“交换”是为了全面认识事物的性质,“比较”是为了深刻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反复”是为了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讲的是唯物辩证法,是达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当前,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陈云进行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去指导我们的调查研究;努力贴近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查研究的效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调查现实的根本目的;努力处理好调查和研究的关系,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全面真切的了解,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努力形成自己的调查研究方法,不断探求客观规律,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