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过渡(不上传文档)
改革开放以来国史研究的理论发展及其趋势
发布时间: 2010-09-10    作者:曹守亮    来源:国史网 2010-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以来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表现为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的增多,学术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而且还表现在共和国史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共和国史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加注重对理论性学术成果的发掘和梳理。无论是在对客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典章制度与经济结构,乃至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还是在共和国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史料搜集、成果撰述、史家修养、社会功能,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理论成果。前者为历史理论研究的范畴,后者为史学理论讨论的领域。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共和国史研究中取得的史学理论成就加以梳理。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界出现了旨在否定中国的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乃至否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它们公开反对唯物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全盘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而竭力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指导地位。[]这股思潮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危及到共和国史研究的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学术界在对众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回应和纠正过程中,加强唯物史观对国史研究的指导,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主流趋势。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史学要走向新的繁荣,仍然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应努力使唯物史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国史研究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强史学批评,促进共和国史研究的健康发展,成为一种共识。张全景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现在有些人肆意歪曲新中国的历史,不仅否定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9年的历史,而且也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成就。他们攻击的矛头对着共产党、对着毛泽东、对着共和国。有人公开讲‘马列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了’,甚至说‘共产党没办什么好事’,有人公然写文章反对科学社会主义,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有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打着维护新中国、维护改革开放的旗号否定我们整个国家。这些问题是关系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张启华也强调了坚持正确立场的重要性。她指出:“国史、党史研究确实有一个立场问题、历史观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历史观就会对同一历史事件做出不同的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是我们这项工作所必须的。这一点是不能有含糊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史学界所倡导的国史研究中加强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鉴于以上认识,陈奎元强调了国史研究中坚持正确立场的重要性:“对其中的教训,我们在研究国史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但我们绝不能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苛求前人、随意褒贬,更不允许向前人头上泼脏水。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某些失误,后人不能求全责备。”[]张星星总结发言中指出:“我们在总体上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同时,也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面对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曲折和失误。……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立场,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主流与支流、全局与局部、全部过程与个别现象的关系,才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正确分析发生失误的原因,才能从局部的、一时的、支流的失误和曲折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这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共和国史研究趋势的形成,并不断扩大其影响,体现了当今学术界多样化的研究流派中主流价值派别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体现出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当代史研究在21世纪的学术研究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
    2. 周进 龚云: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3.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4.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制度逻辑与治理思维
    5.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模式
    6. 孙代尧: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8.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之路
    9. 路径与特征: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期刊业发展回望
    10. 中国文化扶贫四十年:从专项扶贫到精准文化扶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