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你用手枪对待历史 历史回应你的是大炮
发布时间: 2010-03-11    作者:张启华    来源:《总结历史 开辟未来》 2010-03-11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俄归来对国史研究的思考点滴

  6月下旬,我随中国社会科学院访俄代表团去俄罗斯。短短两周内,我们一行西从欧洲俄罗斯心脏莫斯科,东至亚洲东端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参崴,访问了4个城市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科学家、科研机构、工厂农庄以及他们称为农工综合体的新兴机构。时间有限,行色匆匆,但所见所闻还是使内心经常有所触动。

  虽然俄罗斯朋友们的热情好客、真挚友好像一股清凉的甘泉,使我们在盛夏的炎炎烈日下每天都愉快地体味着两国人民醇厚的友情;虽然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异国情调常令我们由衷赞叹,流连忘返;虽然望着那湛蓝天空飘着的一朵朵白云、城市路边栽满的一片片绿树和随处可见耸立街头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美雕塑时我就会想,嗯,这是北京不如的;虽然在欣赏着莫斯科河的优雅风度、伏尔加河两岸的旖旎风光、金顶红墙雄伟壮丽的克里姆林宫和庄严肃穆的红场时,想到这些都是我青少年时代就从小说电影中熟悉并一直向往的,便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但是,那隐隐约约的惆怅情绪也时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与历史上曾有过的因外敌入侵或自身衰落而灭亡的小国、弱国不同,解体前的苏联何等强大。它拥有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最尖端的科技、最富经验高度成熟而强有力的政党以及非常完备的国家体制,它创造过人世间最绚丽的辉煌,成为全世界唯一能与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何以竟在“一夜之间”呼啦啦如大厦倾了呢?10多年了,这一巨大的历史之谜吸引着世界探究的目光,答案纷呈,褒贬不一。

  来到这里,我最希望的就是,能在发生如此罕见历史现象的土地上,亲眼看看、亲耳听听这里的人们怎样评说、怎样看待、怎样解释自己国家解体这件伤心的事。

  第一天,就听一位34岁的俄罗斯翻译用中文对我们说:“苏共瓦解了,应该说失去的很多,得到的很少。但这得到的东西很重要、很实在,这个东西就是民主。……现在人们说什么都没关系了,这民主最重要了。”其实类似说法以前也听过,现在更明白他们的基本理由是:虽然俄罗斯的经济跌入低谷,但现已有所回升,以此代价换得了自由和民主,值得。

  回来好几天了,每想及此,脑海里会不知不觉浮现出一些情景:

  远东国立大学为迎接我们这些“远方贵客”,特地用灰色油漆将楼梯、墙壁粉刷一新。闻着刺鼻的油漆味上楼时,我看到每一层阶梯都凹凸不平,马上就想出了它原本的破旧模样。我为主人的纯朴热诚深深感动,但一股酸涩滋味也涌上心头。不由得回想起,在莫斯科大剧院看到,这座遐迩闻名的艺术宫殿气魄恢弘、高大华贵,但其幕布、墙壁、地毯、坐椅颜色均已发旧发暗甚至有点脏。我们在莫斯科下榻的“总统”饭店原是苏共第一招待所,宽敞的房间及窗外莫斯科河迷人的景色,都显示出它往昔不同凡响的地位,但现在设备陈旧、墙皮脱落,地毯也污渍斑斑。还有所有这些城市(即使是莫斯科)的一条条少有新建筑的大街上时不时出现的没有玻璃露着黑洞洞窗口的旧楼,以及汽车飞驰而过时看到的村庄里那许多既新奇具有欧洲特点但又破旧得令人怀疑能否住人的小木屋。还有下诺夫哥罗德的谢马什科州立综合医院,那先进高超的医学技术与简陋的病房、化验室是那样不协调;海参崴的科学考察船中先进得令人惊羡的海洋生物科学技术与老旧设备之间也显得格格不入;因无钱下水而只好长久地静静停泊在海参崴岸边的好几艘舰艇,那沉默的灰黑色身影显出一种凄凉的无奈……

  这一切都无言地告知世人,此地曾经辉煌,而今风光不再……

  所以,当一位俄罗斯同行用低沉的声调对我们说,苏联解体“这是我们心中的巨痛”时,我感受到了他心情的沉重和心灵的痛苦。

  当然,俄罗斯朋友也说,现在的经济比两年前好多了(有数据为证),“人们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望着唱歌跳舞迎接我们的人们,俄罗斯朋友说,这在前几年根本不可能,“因为人们没有这心情”。听到这话我们是应该为之庆贺还是为之心痛呢?一个国家的人民脸上没有了笑容,没有了唱歌跳舞的心情,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剧呵!

  这一切,自然的美景、真挚的友情和所有这些沉重的东西交织在一起,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深处。我不由得想对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条“理由”说:没有了面包、没有了尊严、没有了人民笑容的民主自由,是我们理想的民主自由吗?用经济发展从顶峰降到谷底(即使已“开始回升”)换得的民主自由是值得的吗?更何况,经济要恢复到解体前的水平,据代表团内的经济学家估计,至少要10年。这本是用于进一步发展的10年,却不得不用来恢复到解体前的水平,这是怎样一件令人痛惜的事啊!这真是一个巨痛——不仅是俄罗斯人民,也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进步人士心中的巨痛。

  的确,苏东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原因存在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军事、外交等许多领域,乃至体制和制度。所以,可以从许多方面探讨原因。

  然而有个问题值得深思:这许多方面的问题,再严重,也应能通过改革解决,怎竟至于在“改革”中亡党亡国呢?恩格斯说过,改革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要在改革中前进。比如中国,就正是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纠正了原先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方面的弊端,使社会主义建设得以大踏步健康发展,改革取得了成功。为什么苏联会在改革中翻车呢?就算这一切都是当时的苏共领导人精心设计的,他们也不至于把国家的灭亡、自己的完蛋设计在其中吧?无论如何,就亡党亡国这一点而言,非始作俑者之初衷,更非人民所希望的。那这一悲惨结局是何原因所致呢?

    1. 张星星:努力构建党史、国史话语权
    2. 浅谈国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3.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期标准问题的若干思考
    4.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验应当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
    5. 国史研究应扎扎实实从基础研究开始
    6. 加强国史研究 推进民族复兴
    7. 国史研究:祖国观基础上民族区域自治研究的学术视野
    8. 发挥国史研究的重要功能
    9. 国史研究大有作为
    10. 再论国史研究与口述历史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