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当代中国研究
西方学者笔下的当代中国
发布时间: 2013-05-29    作者:赵柒斤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3-05-21
  字体:(     ) 关闭窗口

  ——评《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  

  何为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对此,全球著名财经专家、中国问题专家、意大利学者洛丽塔·纳波利奥尼在《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一书中作出这样的表述:“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中国正在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简言之,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作者在书中说,就最近20年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而言,中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国人所要求的‘民主’实际上是经济平等,是对获得公平发展机会的渴求。这些正是在过去20年中绝大部分中国人获得的权利。”事实充分证明,这种模式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有鉴于此,作者认为,中国道路为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的危机和资本主义的衰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同时也有助于西方纠正过去20年所犯的错误。

  《中国道路》一书的主旨不仅在于细说中国的腾飞之路,展示中国的发展脉络,而且揭示了这种模式可以帮助西方发现自身的缺陷。该书对“为什么西方经济模式似乎一夜之间就与我们生活的世界脱节”的困扰,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答,并在某种程度上揭开了全球经济的面纱。

  与有的西方学者不同,作者始终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比西方和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以翔实的数据对比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结论。作者的出发点是西方模式的缺陷与不稳定性,以及中国道路的科学性与可借鉴性。二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以来,西方一些国家通过支持寡头和独裁统治,攫取了大量廉价的能源,使本国军火工业保持了发展的动力。多年来,西方一直沉迷于当下,让人们再一次感到其身上穿的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然而,中国的变革却并不限于根据自由贸易规则,对经济进行重塑。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保持增长的同时,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从捍卫人权到发展可再生能源,从对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的遵守到大力发展参与民主,中国正在致力于塑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作者采取对比的方法,对西方的政治民主、自由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有力地论证了其所倡导的中国模式的合理性。

  作者认为,西方世界中的大部分人,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相对平和的政治民主发展全然不知,这源于西方宣传机器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本质和西方模式所遭遇的困境绝口不提。他们对中国的解读是表面和错误的,更贴切地说是源于西方世界的政治短视和无知。西方习惯于对共产主义世界这一与西方对立的体系的所有行为,都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解读,潜意识里希望将自己的社会模式推广到全世界。可事实上,在整个世界中,民主和繁荣的结合,实际上并不令人愉悦。在西方民主扎根开花的东欧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贫困和文盲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至于通过武力手段输出的民主,更是导致伊拉克和阿富汗国内战乱丛生。

  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解释,也非常独到。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体系、劳动者的行为、资本在资本家手中的聚集和使整个社会处于危险境地的经济危机。马克思不仅从未说过要消灭生产体系、另寻一种而代之,也从未鼓励人们烧毁工厂、重返农业经济时代和进行贸易保护主义,更未谈及消除全球贸易。恰恰相反,马克思认为,以无产阶级专政取代资本主义的统治,正是生产体系发展到最高点、消除阶级的结果。而这也正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书中写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意识到人们对资本主义和民主真正含义的混淆。对此,他以世界的眼光和全局的高度,对中国的问题进行审视,采取一种务实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将所谓意识形态的争论放在一边,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果断地引入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创造了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实践充分证明,不盲从西方,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仅可以使中国发展起来,还探索出诸如公众咨询、专家咨询会、社会调查,以及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民主试验等多种扩大人民参政议政的方式。所以,邓小平更像是一位杰出的“厨艺大师”,烹饪出适合绝大多数中国人口味的“美味佳肴”。

  该书叙事宏大,参考了经济学、心理学、运筹学、社会学等诸多元素。书中大开大合的论述,几乎使每一个篇章都能独立阅读。该书呼应了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对经济发展模式、国家治理机制,以及实现民主方式等方面的探索。而中国恰恰为这些探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1. 吴 波: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新时代
    2. 增强学术自信 讲清中国道路
    3. 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独创性
    4. 中国道路带给世界深层智慧启迪
    5. 向世界阐明中国道路
    6. 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道路
    7. 中国道路给我们自信
    8.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9. 中国道路成功的哲学奥秘
    10. 商志晓: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