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辛亥专题研究论文
纪念辛亥 研究辛亥——近十年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研究纵览
发布时间: 2011-12-30    作者:沈传亮    来源:《党的文献》 2011-12-30
  字体:(     ) 关闭窗口

   辛亥革命十年后,中共一大在辛亥革命元老李书城的寓所举行,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这标志着辛亥革命与中共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辛亥革命发生百年来,大陆出版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近十年来大陆学者的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尤为值得注意。下面谨从中共诞生与辛亥革命、中共如何纪念和评价辛亥革命、中共领导人与辛亥革命关系等角度,对相关研究成果作一梳理。
  一、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毛泽东曾说:“不说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也就不能说得清楚。”(《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4页。)近十年来有关学者对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如金冲及指出:“走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黄兢认为,辛亥革命是促成中共诞生的历史启动点。(参见黄兢:《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有如下重要观点:
  (一)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准备了历史条件。
  1、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共的诞生创造了适宜的社会条件。(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刘世华指出,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此外,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这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参见黄兢:《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
  2、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高潮,为中共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黄兢、刘世华等指出,作为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延续的新文化运动,为传播新的思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潮扫清了障碍,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参见黄兢:《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刘世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象仁骞指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志士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尤其是孙中山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就不会有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迅速传播,中共也就难以找到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志士们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播之路,最早给中国共产党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参见象仁骞:《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求实》2001年第11期。)
  3、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在组织上作了准备。李文海指出,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人,或者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甚至在辛亥革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或者受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正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参见李文海:《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光明日报》2011年9月19日。)刘世华指出,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深刻影响,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参见刘世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二)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提供了借鉴。
  金冲及指出,辛亥革命的问题在于:“第一,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第二,没有充分地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第三,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核心力量。”(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正是吸取了辛亥革命的教训”。(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王杰、张冰、赵艳芝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在组织上提供了两大借鉴。一是革命须有一个统一的、有坚实群众基础和卓越领导才能的政党。二是发动和团结群众,对加强政党力量、赢得革命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参见王杰、张冰、赵艳芝:《在困惑中崛起——辛亥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黄兢指出,辛亥革命还为中共制定纲领政策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参照坐标。在政党的革命纲领方面,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反帝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从反面上为中共制定革命纲领提供了佐证。在政党建设方面,同盟会内部派系林立,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至于失去革命性和战斗力。辛亥革命为中共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在政党的策略上,辛亥革命显示出革命武装力量组织不力、缺乏群众基础的缺陷。这为中共制定正确武装斗争策略和发动群众提供了有益启迪。(参见黄兢:《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
  总之,学者们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着眼于辛亥革命,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孕育过程,更深刻地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参见刘世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进行过多次深刻而全面的评价,认为它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根据学界研究,中共党史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主要包括:一是中国“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杨艳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意义》,《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第4期。)二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是一项“丰功伟绩”,“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三是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四是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从近十年的研究看,中共对辛亥革命的功绩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肯定,对其历史作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伟大事业一脉相承的关系作了深刻阐述。
  (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不够的局面应当改变。如李铁映认为,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意义必须给予高度估价。那种忽视辛亥革命,认为辛亥革命可有可无的观点,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参见李铁映:《科学地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作》,《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金冲及指出,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是不够的,往往讲它的消极和失败的方面比较多,讲它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比较少。现在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回过头来看,我们自然可以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冷静、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
  (二)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党的十五大指出,辛亥革命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之一(参见《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解决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问题。金冲及认为,之所以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上提出了新的目标。二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三是辛亥革命带来了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大解放。(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
  (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真正起点,而中国共产党正是这一事业的继承者。李铁映指出,从民主革命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真正起点。从现代化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闸门。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冲击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给此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参见李铁映:《科学地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作》,《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金冲及指出,孙中山首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还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尽管有着空想的成分,也没有找到具体道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但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
  (四)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在于对传统思想作了两个根本性颠覆。李文海认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了一个皇帝,更在于在两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颠覆。一是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二是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两条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至少在法律上、观念上得到了认可,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对后来政治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十分深远。辛亥革命使人们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参见李文海:《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人民日报》2011年9月20日。)
  (五)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金冲及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和不足,主要是没有一个明确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同盟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参见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白应华梳理了中共党史上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如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共产党人指出辛亥革命的败因在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阶级和政党,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革命策略,没能建立一支自己的可靠的军队,没有触及乡村的封建基础。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主要在于:第一,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第二,完全解除旧支配阶级的武装是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第三,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只有无产阶级可领导这场革命。第四,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第五,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和领导能力的重要保障。(参见白应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六)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他称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0日。)。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辛亥革命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它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参见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0日。)两次称之为“里程碑”,可见中共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
  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对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历史重大事件的纪念。这些纪念活动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着眼于继承孙中山革命遗志。鲁振祥指出,这首先是对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的继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一向把自己视作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其次,是对孙中山创立的革命主义和政策的继承。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讲话中,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列称作“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再次,是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继承,包括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顽强斗争精神,适合世界历史潮流和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精神,气魄宏伟而又谦虚谨慎的精神,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第四,是对孙中山革命经验的继承,尤其把“唤起民众”和“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作为两条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第五,是对孙中山这面旗帜的继承。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指出,“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参见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党的文献》2002年第1期。)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着眼于纪念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共始终给予孙中山以崇高评价,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每逢重大节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总会摆上巨幅孙中山画像,与毛泽东画像遥相呼应。张海鹏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除了1951年、1971年特殊的历史背景外,凡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诞辰、忌辰的逢十纪念,党和国家都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大会。所谓高规格,是指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或者全部出席,或者大部分出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发表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领导人都要在当地的纪念大会上讲话。如此一贯进行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和中国共产党生日可以与之相比拟。纪念辛亥革命不仅是为了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还有一个现实的理由,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广泛的大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建设统一、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参见张海鹏:《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6期。)
  (三)近十年中共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纪念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刻论述。全国各地也都举行了各种活动纪念孙中山和辛亥革命。2006年11月12日,北京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高度评价孙中山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参见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3日。)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纪念大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各地纷纷以召开纪念大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纪念辛亥百年。
  四、关于中共领导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参加建党和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有不少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这场革命的深刻影响。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指出:“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近年来研究者对中共领导人与辛亥革命的密切关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一)关于中共早期领导人群体与辛亥革命。
  李文海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朱德、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陈独秀曾是安徽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的总会长,武昌起义后又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另外许多共产党人,如任弼时、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张太雷、赵世炎、李立三、彭湃、王若飞、蔡和森、陈潭秋等,虽未直接参加辛亥革命,但深受它的感染,读过当时的进步书刊或接受过同盟会员的启蒙。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其中约有10%出身于同盟会会员。(参见李文海:《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光明日报》2011年9月19日。)
  (二)关于毛泽东与辛亥革命。
  1、在中共领导人中,毛泽东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评价最早、最深刻。范忠程指出,受辛亥革命影响,18岁的毛泽东弃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离开了部队,继续到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研究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和途径。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他开始用新的思想和方法,观察和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共领导人中,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论述的时间最早,内容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要数毛泽东。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伟大事业,全面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深刻总结了它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把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财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教育干部和群众。(参见范忠程:《毛泽东与辛亥革命》,《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
  2、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王佩良就毛泽东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进行了梳理:一是评价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赞扬了他的坚韧、谦逊、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二是论述了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度赞扬了辛亥革命的功绩,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三是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原因在于敌人势力强大,自己的力量太弱。教训主要有,要分清敌我友,要唤醒民众,枪杆子里出政权,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参见王佩良:《毛泽东论辛亥革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鲁振祥认为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的特点是把它放在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加以考察。(参见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党的文献》2002年第1期。)
  3、辛亥革命前后,毛泽东的思想处于过渡期。阳信生认为,毛泽东当年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系并不密切,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短期参军不是一种自觉的革命行动,而只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热血青年的政治冲动;辛亥革命后,他一度排斥暴力革命,主张用和平手段改造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是毛泽东的思想由改良向革命转变的过渡期。(参见阳信生:《毛泽东与辛亥革命关系新探》,《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此外,王志蔚把毛泽东和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鲁迅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主要侧重于从思想上惊醒国人,探索改造国民精神之路。而毛泽东则不但从思想上,更从政治上汲取经验智慧,探索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方略。(参见王志蔚:《毛泽东对鲁迅辛亥革命反思的历史超越》,《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6期。)
  (三)关于吴玉章与辛亥革命。
  吴玉章是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行动的中国共产党人,杨尚昆认为他“在我们党的历史以至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杨尚昆:《一辈子做好事,一贯的有益于革命——缅怀吴玉章同志》,《人民日报》1984年4月4日。)。李静、陈秋月分别撰文对吴玉章参加辛亥革命的过程进行了考察。吴玉章在留学日本期间积极组织革命活动,是同盟会早期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同盟会的领导工作。1907年筹建了共进会,使同盟会增加了外围组织。他创办进步刊物《四川》,策划并参与了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针对清朝权贵的暗杀活动,并参与了广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他策动四川荣县独立、内江起义,首开辛亥革命各地起义独立之先河。(参见李静:《吴玉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陈秋月:《辛亥革命的发动与吴玉章的作用》,《世纪桥》2009年第5期。)
  (四)关于李大钊与辛亥革命。
  周新娟、秦凌认为,李大钊的民众观和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李大钊没有直接参加辛亥革命的斗争,但他对辛亥革命的发生热烈拥护,对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共和制度欢欣鼓舞。辛亥革命影响着李大钊的思想发展,促使其民众观和民主共和国思想初步形成。(周新娟、秦凌:《李大钊与辛亥革命》,《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作者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北京100091〕

    1. 从辛亥到辛卯:百年文学的映像与反思
    2. 辛亥百年:杨兆麟从“公车上书”到“走向共和”
    3. “辛亥首义三烈士”
    4. 帅府文物话辛亥
    5. 郭沫若辛亥佚作 见证百年历史变迁
    6. 冯自由:“马前一小童”著书写辛亥
    7. 后人忆李烈钧:对辛亥有三大贡献 送五个儿子抗日
    8.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9. 张星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统一
    10. 王爱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