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经济思想,是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陈云诞辰百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①]因此,研究陈云蕴含丰富科学发展理念的经济思想,既是对老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奠基人的纪念,又是我们学习、研究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研究陈云经济思想的科学发展意蕴,至少应着眼于两个层面,一是其萌芽性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研究;二是其经济工作方法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启示。
一、陈云“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思想的萌芽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以下凡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引文不再加注)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陈云“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萌芽思想,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陈云“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萌芽
陈云参与领导新中国经济工作时期,我们党还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思想。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陈云在主持中央经济工作的几十年中始终贯穿着萌芽性的“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仅上个世纪70年代末,陈云就对“发展”的迫切性一再强调。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严肃地指出:“建国快30年了,现在还有讨饭的,怎么行呢?”“如果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农民就会造反,支部书记会带队进城要饭。”[③]1979年3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陈云再次尖锐地指出:“革命胜利30年了,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有没有改善?有。但不少地方还有要饭的,这是个大问题。”“不估计到这种情况,整个经济搞不好。”“这个现实的情况,是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④]由此足见陈云对经济发展重要意义认识的深刻,加速经济发展心情的迫切,以及其“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等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萌芽。可以说,陈云“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萌芽,根植于他对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实践体验。
陈云这一具有萌芽特征的科学发展观经济思想,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启示,就是立足于“人民要求改善生活”和建立“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认识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启示,用党的十七大主题和科学发展观表述,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再“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采取各种发展措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充分彰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一直处于迫切要求加强的过程之中。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始终在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心中处于核心地位。由此看“急于求成”的发展思想长期影响着人们,同时也影响着许多地方的发展。因此,怎样认识“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依然很重要。
(二)正确理解、深刻认识“发展”的内涵
1978年,陈云针对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指出:“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⑤]“首先要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是陈云经济思想的精髓之一,也是其经济工作方法。我们今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像陈云“首先要弄清事实”那样,首先弄清什么是“发展”这一关键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并不等同于“增长”的发展。其完整的含义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现存事物运动发展内部矛盾运动为根本动力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上,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断完善上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尊重自然规律,重视把握自然限度,构建人与自然生态化和谐共存的“发展”;在人的社会地位和自身素质升华提高上,是人民当家作主和积极推进、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基于这些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我们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以及国家面临的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所包含的矛盾运动态势,把发展提到了“第一要务”高度,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目标;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确立”的历史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科学发展理念已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过去相当长时期经济建设中把发展等同于增长的惯性,即较少顾及资源的承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过分追求GDP增长的现象惯性,一些地方现在依然存在违背经济规律,妨碍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现象,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对“发展”缺乏正确认识,或者根本不清楚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这种认识不改进提高,科学发展观不仅难以真正贯彻,而且会扭曲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内涵。
可以说,领会陈云立足于“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来认识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事求是的经济思想精髓,光大陈云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