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医疗卫生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
发布时间: 2011-03-16    作者:田 刚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3-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新中国伊始便制定了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贡献。本文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对“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及执行情况进行回顾与探讨,对于当前继续坚持中西医结合思想,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起点,把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的制定

早在1928年,为解决战争时期伤病人员的医治问题,毛泽东就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出“用中西两法治疗”的卫生工作方针[1]以及重视草医草药、反对敌人封锁的思想,这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中西医团结合作指明了方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于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问题,毛泽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多次发出重要指示。194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参加纪念白求恩逝世周年大会时毛泽东强调必须团结中医,发挥中医的作用。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第63次会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议中强调,加强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使中医中药的优良部分逐渐科学化。[2]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发表讲演:“陕甘宁边区的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许多人民还相信巫神。在这种情形之下,仅仅依靠新医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新医当然比旧医高明,但是新医如果不关心人民的痛苦,不为人民训练医生,不联合边区现有的一千多个旧医和旧式兽医,并帮助他们进步,那就是实际上帮助巫神,实际上忍心看着大批人畜的死亡。”[3]毛泽东也曾因患风湿性关节炎,特请精通中医的李鼎铭到杨家岭给他看病。当毛泽东和李鼎铭探讨中国医学如何发展时,李鼎铭认为,中西医各有长处,只有团结才能求得进步。毛泽东说:“你这个想法好,以后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4]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民情以及中西医并存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科学论断。“中西医结合”这一术语和概念从此沿用下来,这也是最早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论述,对建国后一系列卫生工作政策的制定具有直接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病率、死亡率很高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甚至造成了人口的减少,防治这些疾病成了卫生战线最艰巨的任务。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毛泽东指出,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5]

为此,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怀重视下,1950年8月7日,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6]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为中西医团结合作指明了方向。会议由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主持,副部长贺诚作了工作报告,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即指导新中国卫生工作建设的三大方针,同时公布了关于医药教育的四项决定,其中就有关于医药界的团结和互相学习的决定。[7]

卫生工作三大方针的表述简捷而且准确。面向工农兵明确了服务对象,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性质的体现;预防为主规定了业务方针和工作方法,是劳动人民传统智慧和我党卫生工作经验的总结;团结中西医则确定了卫生工作的主体,实际上是提出了处理中西医关系的总的原则。中西医关系问题是近代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对遍布全国的几十万中医医生和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科学角度,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认真思考和正确解决的,但是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理解,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卫生界的一些人却出现了偏差,以至影响到了具体工作。

    1. 姚力:卫生工作方针的演进与健康中国战略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省贯彻婚姻法运动考察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教育论析(1949~1952)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建设方针探析
    5. 1949-1952年上海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6.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贷绩效分析(1950~1957)
    7.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建构与现实启示
    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贯彻“四面八方”经济政策的实践与启示
    9.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评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