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的陈云与邓小平
发布时间: 2010-06-21    作者:朱佳木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6-21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陈云十分尊重,非常重视他的意见;陈云也始终把邓小平视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每当中央发生政治上的困难,都坚定地站在他一边。1980年,陈云支持邓小平关于华国锋不宜再担任党中央主席,应由胡耀邦接替的意见。他说:“小平同志当党的主席,众望所归。但是,我相信,小平同志不愿意干,极力推耀邦同志来干”。[8](p.1548)1987年,赵紫阳接替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云约他来谈话,开头就讲:“我们国家,在目前第一位的领导人是小平同志。”[3](p.360)1989年春夏之交,由于赵紫阳和邓小平在对待动乱问题上发出了两种声音,北京出现无政府状态。陈云提前结束在外地的休养回到北京,坚决支持邓小平关于不能再让步的讲话,并连续找一些老干部、老将军谈话。他召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开会,旗帜鲜明地表示:“我们作为老同志,现在就是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并要求新闻单位对外发布消息。政治风波平息后,他在党中央关于赵紫阳所犯错误的报告稿上批示:“倡导改革开放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8](pp.1802,1803)

  陈云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能相互支持与配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的。他们青少年时代有着大致类似的经历:一个在资本主义影响比较深的上海当过学徒,一个在资本主义的法国勤工俭学过,而且都在年纪很轻时便投身革命事业。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都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移。他们有着基本一致的风格:都坚持实事求是,处事公道,不搞小圈子。正因为如此,他们都不赞成延安整风中“左”的做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起揭发过高岗分裂党的阴谋,又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同样的命运。所有这些,使他们之间建立了政治上的高度信任。

  1956年,当中共七届七中全会酝酿八大选举问题时,毛泽东特别就提名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的问题,向全会介绍并高度评价了他们两位。他说陈云“是个好人”,“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尖锐,能抓住要点”;说邓小平“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比较顾全大局”,“处理问题比较公正”。[12]50年后,薄一波在《我对陈云同志的思念》一文中,又提到那次毛泽东向大家介绍陈云和邓小平时说过的另一段话:“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今后要由他们“登台演主角”了。他随即写道:“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陈云同志作为这个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们卓越地发挥了‘登台演主角"的作用,成功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13]我认为,无论毛泽东的评价还是 薄一波的解释,都已为历史所证明。改革开放初期,有邓小平和陈云为国家合作撑舵,这是中国的幸运,中国共产党的幸运,中国人民的幸运。他们合作的成果,不仅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政治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成为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  

  [参引文献] 

  [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页。

  [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5页。

  [3]《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245、247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5]《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页。

  [6]《人民日报》1995年6月14日,第1版。

  [7]《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53~454页。

  [8]《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3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52页。

  [10]《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7页。

  [1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0页。

  [12]《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21页。

  [13]薄一波:《领袖元帅与战友(图文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1.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2.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3.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4. “外汇券”与中国的外汇管理工作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生成逻辑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透视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体育思想变迁论析
    8. 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
    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演进述析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