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
中国水利建设60年
发布时间: 2010-01-21    作者:高云才 赵永平 朱 隽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1-21
  字体:(     ) 关闭窗口

防洪减灾

创效3.93万亿元

   水治则天下宁。从过去“小水大灾”、洪水泛滥,到现在“大水小灾”、有序应对,黄河、长江、淮河、珠江……一条条安澜的江河见证了水利60年的辉煌成就;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临淮岗、小浪底……一个个重点工程筑起了新中国一个又一个治水丰碑。

   兴水利,除水害,盛世治水翻开崭新篇章——60年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带给百姓越来越多实惠,水利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60年来我国先后战胜七大江河较大洪水50次,较大严重干旱17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4059万吨

防患洪水

堤坝设防标准提高

减灾体系逐步完善

   “过去是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安徽阜南县王家坝镇唐庄村82岁的郎士和老人说,村里人深受水患之苦,随着治淮工程的建成,村里人的日子安稳了。“从河边的窝棚,到保庄圩的砖瓦房,现在大水人不慌!”提起2007年的淮河大水,老人记忆犹新,“有坚实的大堤围着,蓄洪也不影响生活……”

   去冬今春,持续时间约半年的干旱袭击了华北的主要粮食产区。依靠水利设施,旱区人民引水斗旱魔,今年我国夏粮产量达到12335万吨,增长2.2%,实现了“六连增”。

   “治国必先治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毛泽东主席先后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华夏大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利建设热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水利摆到了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位,标志着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堤坝设防标准大幅提高,逐步完善的防汛抗洪减灾体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屏障。

   且看长江大洪水。1931年大洪水,死亡人数超过14.5万人。1998年大洪水,因灾死亡人数降低到1931年长江大洪水的1%,特大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再看淮河大洪水。1931年特大洪水,死亡7.5万人。2007年淮河大洪水期间,沿淮转移人数较1991年大洪水减少99%,无一人因洪水灾害死亡。

   洪水来时有序应对,大旱力抗确保丰收。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先后战胜了七大江河发生的较大洪水50次,较大严重干旱17次。平均每年抗旱浇地3050万公顷, 年均挽回粮食损失4059万吨。

   ●60年来国家先后投入10034.6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供水基本满足城乡用水需求

    1.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留学归国政策的历史演进
    2. 弹性与理性:1956~1962年上海地区的市场竞争
    3. 塑造“主人翁”:新中国初期乡村普选过程中的国家意识构建
    4. 新中国成立后调整优化军事战略布局的经验与启示
    5. 周红: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对华援助研究现状及思考
    6. 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述论(1949—2016)
    7. 文化范例:新中国学习苏联文化及文化建设经验的发展历程(1949-1956)
    8. 孙翠萍:试析1949~1978年新中国对港澳问题政策的制定及意义
    9. 特色鲜明、历久弥新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第三版)》
    10. 论“三反”“五反”运动中的经济建设协调性策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