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当代中国研究
冯永锋: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医改
发布时间: 2012-03-07    作者:冯永锋    来源:光明日报 2012-01-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国医改的成果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2011年10月,摩根银行发布《中国医改的进展与未来》报告;11月,世界卫生组织完成《帮助中国建立公平可持续的卫生体系》独立评估报告;12月,世界著名的国际政策研究所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中国践行卫生改革政策:挑战和机遇》报告。三个报告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医改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中国医改成就巨大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在整体上非常正确地把居民的需要作为优先重点,强调政府保障人民福利的责任,即在目前和未来都为人们提供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保证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的主题将引领中国卫生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中国卫生体制经历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发展阶段,从经典的政府提供服务模式到明显的利益驱动提供服务模式。2009年4月中国启动新一轮医改,正在探索一条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中间道路,虽然道路很艰辛,但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能够实现预定的2011年医改目标。摩根银行报告认为,中国医改三年政府投入已经超过预计的8500亿元,改革进展明显,城市与农村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渐缩小,基本实现医改目标。

  一些困难问题解决获进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困难问题将逐渐浮现,尤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非常考验医改的真实水平。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医疗在这些困难问题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三个报告相信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建力度在加大。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认为,在提高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中国有坚定的政治承诺,有清晰的愿景为基础,有深思熟虑的战略做支持,其中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专业卫生人员的数量、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尤其是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生。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分析,中国政府对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8500亿元的一半用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更新农村和城市的基层卫生设施,并培训全科医生。摩根银行报告则指出,本次医改中央政府关注的一个重点,即减少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平衡,中央政府的资金分配给更加需要的地区和社会经济群体,给予农村卫生体系更多的关注。

  医改成果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医疗改革成功不成功,社会支持度是最关键的指标。而在这方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医改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卫生体系都在变革,而且必须变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疾病模式、干预机会和公众期望。中国政府高层在推动医改方面有清晰而强烈的政治意愿,认识到再分配对创造和维护“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在医改方案的制订和推动过程中,中国政府展现出高水平的领导能力,积极、开放地与民众和国际社会联系在一起,并始终给予巨大的财政支持,三年政府投入超出承诺的预算目标,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民意调查表明,民众普遍支持医改。在25个省份开展的全国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786%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对过去两年的医改表示满意。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也指出,由于中央政府在政治上和财政上的优势,中国能够动员国家资源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取消国家农业税、汶川灾后重建规划、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等。中国国家领导通过处理这些关键的社会经济问题,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一项调查显示,新基本药物制度受到公众的欢迎,80%的被访居民支持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报告还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负担性的角度,对中美两国正在进行的医改进行了比较。报告认为,尽管中国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不同,但两国具有相同的改革目标。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负担能力,两国都采取了一些相似的措施,包括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投保人受益和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等;但两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现阶段中国主要侧重于提高个人可负担能力,而美国的重点在于提高社会可负担能力。由于两国改革领域的优先性不同,因此两国采取改革措施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中国将更多精力用在增加基本医保的广度和深度上,而美国改革政策则指向促使医疗卫生费用下降。

  摩根银行报告则指出,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花费是中国高水平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推力之一,从更广的层次考虑,医改可以被看做是一项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机制。同时报告提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比城市和郊区患者更高;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可利用性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居民的预期也将逐步提高。

  同时,三个报告还指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本来就很复杂,加之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医改实施的环境不断变化,医改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中国医改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自《光明日报》2012年1月21日,第4版)

    1. 温家宝:战胜贫困 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2. 加强核安全应趋利避害
    3. 【海外版】叙利亚局势能否化“危”为“机”
    4. 朝鲜经济状况与改革前景
    5. 同化,国际社会说不!
    6. 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为缓和叙利亚局势创造条件
    7. 共生性国际社会中的中国追求
    8. 国际社会应同舟共济
    9. 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影响
    10. 国际社会盛赞中国成功建设经济特区推动改革开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