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发布时间: 2012-02-13    作者:陈学明 金瑶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2-0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对一种真正属人的生存状态的追求,是对正处于危机之中的西方文明支配下的人类存在方式的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不仅极大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对世界历史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的是“特色”,但强调“民族特色”并不是走入“民族狭隘性”,恰恰相反,是对“民族狭隘性”的否定与超越———“民族特色”意味着一个民族充分调动自己的内聚力,形成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世界性影响是必然的。

  为人类文明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具有世界历史意义,首先取决于它是否为人类文明应对挑战、解决矛盾作出自己的贡献,能否成为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能否为人类探索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

  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仅仅归结为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认识肯定是肤浅的。当亚洲经济、世界经济出现危机时,如此大体量的中国经济充当了一种稳定的“金锚”,这确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的贡献。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不仅是GDP的高速增长,而是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背后是中国人民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两者结合起来造就了一种新的文明样态。

  只要我们放眼看一看当今中国是如何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又力图使在西方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司空见惯的种种代价降到最低限度,如何在努力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又千方百计使做大的蛋糕惠及所有人,如何在推崇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注重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在强调经济建设的同时又先后提出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在致力于实现小康的同时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置于突出的位置,如何在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又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塑造一代新人,就能深刻地领悟到在当今中国的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就可以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正内涵之所在。虽然我们不能说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人的存在状态在当今中国已完全形成,但我们可以有把握地作出判断:我们正朝着这一方向坚定而大步地迈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对一种真正属人的生存状态的追求,是对正处于危机之中的西方文明支配下的人类存在方式的革命,并非夸张。如果这样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不论如何来估计其对人类文明、对世界历史的意义都不会过分。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人类文明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前途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密切相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当然也包括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相继垮台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疑已处于低潮。这给人类留下了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即落后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就看它有没有和在多大程度上破解了这一难题。

  马克思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即东方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使马克思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中国革命的胜利再次证明了马克思的设想是可行的。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不难发现,落后国家能不能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这个问题基本上已解决。问题在于,落后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马克思在晚年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设想。列宁、毛泽东只是将此设想完成了一半,即只是在苏联和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而此设想的另一半,或许是更重要的另一半,即将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成功,还有待于他人来实现。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强调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把它与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所描述的那种社会主义区别开来,表明中国人民是按照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自身的要求,而不是按照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无论就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的论述,还是就其对社会主义外部条件、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的阐发,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资本主义有益文明成果的吸收。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成果,在实际生活中也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样,自列宁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要解决的一个时代性难题,即如何有效地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得以破解。这一难题的破解,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发展的新起点上。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已经完全成熟并具有丰富阅历的世界资本主义并存、竞争,尽管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还没有完全摆脱最困难、最曲折的历史时期,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疑获得了新的活力和希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真正意义之所在,同时也是对人类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树立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如何使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裕的道路,是当今人类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具有世界意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一道路在摆脱贫困上能否为广大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提供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是否对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不可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从地域性存在走向世界历史性存在,在世界历史的历时态与共时态的统一中发展,从而在广阔的时空展示其本质和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如何使自己强大起来提供了理念和方法论的借鉴。尽管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但这一国情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比于其他模式,对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其发展的道路将更加平衡、更少阵痛、更多和谐。特别是在拉美“新自由主义”破产和西方近来爆发全面危机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吸引了世人更多目光。在所有制方面,中国不实行全面私有化,而实行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公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资源配置方面,虽然采用了市场经济,但政府调节和干预的程度比西方国家强大得多;在政治制度方面,不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不搞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但与此同时不断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

  确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关注决不是偶然的。这些经验丰富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丰富了人类对进一步走向文明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作者分别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人类文明发展研究”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课题组成员、同济大学教授)

    1. 中国道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更新和超越
    2.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梦想
    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4. 龙文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5.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三个维度
    7. 坚定理论自信
    8. 1956: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年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有机统一
    10. 时和势都在我们这边——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