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
历史社会学的文化阐释与意义构筑
发布时间: 2023-04-10    作者:严飞    来源:求索 2022-1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历史因果具有复杂性,而历史社会学的宗旨又是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社会机理和发展规律。在以变量回归为主导的结构性分析中,历史分析简约为在历史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勾连出一条线性因果链,而忽略了历史行动者的身份主体性和行动策略性。据此,基于历史具体情境的文化分析视角,不仅要关注历史的动力因,也要重视历史的构成因,研究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如何透过一系列文化图示去诠释历史的图层,继而推动历史演进出期然或非期然的结果。这一视角既能处理非稳定文化时期的历史关键事件,也能穿透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实践,从而重现历史迭变的动态过程和情境现场。当以“情境—文化”作为历史社会学的分析工具时,要重视叙事观念、话语、策略的中国情境,构建出一套蕴含丰富本土性的学科知识体系。

  全文见附件

  1. 历史社会学的文化阐释与意义构筑_严飞.pdf
  1. “文革”时期社区治理的结构与功能
  2. 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研究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4. 浅谈历史比较法及其意义
  5. 刘延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6. 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8. 中国投票权升至第三意义何在
  9. 新中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形成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