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加强领导通力合作认真完成好第二届黑龙江省民族志的编修工作
发布时间: 2009-09-03    作者:洪英华    来源:中国期刊网 2009-09-03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们召开这次全省民族志工作会议,目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新世纪要继续加强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批示精神,落实2003416日召开的全省地方志第五次会议精神,认真总结黑龙江省首届修志工作经验,全面启动第二届修志工作。全省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是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进人新世纪之后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全面地总结了首届地方志工作的经验和成果。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起步于1979年,到1999年全省计划内253部省、市、县三级志书全部定稿,经历了整整20年的时间。全省万余名专兼职地方志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辛勤的劳动,编写了近20亿字的志书,彻底结束了黑龙江省缺史少志的历史,真实地记载了黑龙江省有史以来各行各业发展的足迹。这是一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下对省情、地情的全面调查,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一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当然,这里边也包括了全省少数民族所作出的重大努力,编修了40多万字的《黑龙江省志·民族志》。下面我就《黑龙江省志·民族志》第二届编修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修志经验教训,提高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新编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近20年来,有很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加以总结,这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深刻地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总结经验,既要总结怎样修志,还要总结如何用志。回顾全省民族志的编修工作,也是有很多经验教训的,如编修出版周期较长。黑龙江省民族志的编修准备阶段可以追溯到1983年,正式组建编委会和民族志办是在1985年。至1998年省民族志正式出版,周期长达13年。在志书出版时,有10多名编修人员、领导同志没能亲眼看见民族志的正式出版,就离开了我们。当然,周期较长也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当时没有现代化办公条件,稿件基本上都是铅字打印,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全体修志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努力,在黑龙江历史上出版了第一部较完整的少数民族志书。在第一届民族志撰修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少数民族写少数民族志的做法,在第一届《黑龙江省志·民族志》编审委员会中,少数民族委员占95%,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第一届民族志编修到现在,人员变化很大,有过世的,有退休的,有新加人的。总结首届修志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第二届修志工作,就必须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新世纪编修省民族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修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据统计,宋代到民国时期保存至今的方志多达万余种,约占古籍的1/10。中国志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优势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编修地方志工作十分重视。

  1958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调阅了大量的四川方志,还辑选了部分方志,推荐给到会的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同时,毛泽东还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此事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和全国各地的响应。195889,周恩来批示,要系统地整理地方志,把地方志中的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资料整理出来,做到古为今用。当年便成立了中国地方志小组,并提出了“存真求实”的编纂方针。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强调在学习理论、学习现代经济知识、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习历史。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编地方志工作,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世致用的功能,决定了它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一定要做且必须做好的事情。江泽民同志对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性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我们一定要从忠于党的事业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坚持质量伪本,努力完成第二届编修民族志工作任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2. 浅谈历史比较法及其意义
    3. 刘延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4. 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6. 中国投票权升至第三意义何在
    7. 新中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形成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9. 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
    10. 朱佳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