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
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 2010-02-05    作者:李 文 林 柏    来源:国史网 2009-11-0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和中国史学会于827-28日在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主办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主持开幕式并作大会发言。大会发言的还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国史学会和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李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史学会顾问沙建孙,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史学会原会长李文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于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史学会副会长王炳林等。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采取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共同探讨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60年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新中国基本制度、重要政策、重大事件以及各领域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现将会议论文和发言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基本认识

  作为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但结束了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且为此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以及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根本前提。这是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提出的基本认识。沙建孙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张海鹏结合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近代国际环境和民族危机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中国长期存在的大同理想的传统文化、西方和东方典型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当今国内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等方面,说明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李文海通过回顾和展望建国前后200年间六个相互关联的历史阶段的最基本特征,证明中国从民族沉沦走向民族复兴,必须选择革命的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李光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也因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这样一条重要结论。金延峰(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也提出了与上述一致的认识,并且强调不断创新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此外,曹长盛(北京大学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人民解放的新道路、民族独立的新高涨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国际共运史上的重要意义;李久林(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张宏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分别依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论述了新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具体表现。

  二、关于新中国60年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和对建国初期历史的评价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年。在这60年中,如果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点,前后两个时期刚好大体各占30年时间。如何认识这两个30年的关系,不仅决定着对新中国60年的整体评价,而且取决于和影响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朱佳木在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虽然存在很大差别,但本质上它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新中国头30年提供的根本政治前提、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的国际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必要准备,后30年我们党在基本理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意识形态工作、国际战略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实现了对前30年的巨大超越,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完善和发展,两个阶段共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既有后30年对前30年的发展,也有后30年对前30年的继承,离开其中任何一个30年,这条道路都不可能是完整的。

  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值得我们深思的理论问题, 史学研究需要针对这些理论问题展开学术争鸣。比如如何评价建国初期的历史,学术界就有不同看法,有的对社会主义改造持否定态度,有的通过肯定改革开放后的30年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30年。李正华(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从建立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并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营造了团结向上的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对新中国头七年的历史做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是学术界争论较大的问题。陈娆(佳木斯大学教授)界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分析了毛泽东改变原来设想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并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简单复归。

    1. 站在新中国历史的新起点上——《瞭望》专访
    2. 一带一路:实施的挑战与应对研讨会召开
    3. “国学与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召开
    4. “国家政治安全与法治中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川举行
    5. “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6. 学者共话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
    8. 户华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9. 张申府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10. 专家学者研讨苏区史和苏区精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