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专家解读
远航:群众路线的内涵与社会主义金融实践
发布时间: 2013-11-18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3-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22字,字字真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总结,执政规律的凝练,也是社会主义金融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南。
  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主体力量
  党的群众观点是对群众路线的核心阐述和宗旨宣示。群众观点提示我们: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联系群众,最大的执政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道理不能忘,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的评判标准不能乱,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发展主体力量的观点不能丢。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金融的发展历程,群众路线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从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瑞金苏维埃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华北银行等,紧紧依靠群众阻击敌人经济封锁;到新中国成立后创建崭新的货币体系和银行体系,紧紧依靠群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后探索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紧紧依靠群众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就在于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始终依靠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反观2008年爆发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其表象是金融高杠杆、衍生品创新等引发虚拟经济泡沫破裂,根源则在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脱离大众,成为华尔街“精英”和利益集团博取暴利的游戏。殷鉴不远,这也从反面警示我们,我国社会主义金融只有牢牢植根于群众,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地发展。
  群众立场反映了分析处理问题、权衡利益得失时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情感,这也是社会主义金融的根本立足点
  群众立场彰显党的政治本色,具体表现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站稳群众立场,对群众饱含深情,才能真正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做工作,才能使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社会主义金融要坚持群众立场,这是区别于西方金融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金融的政治本色,就体现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上。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边区银行就依靠群众,对贫苦农民发放农业贷款,帮助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边区银行的《农村贷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群众口口相传,其中“民主讨论群众来决定”“银行贷款要发展生产”“放款手续要简单”“放款要适合农时”等做法,现在来看还很有借鉴意义。社会主义金融与广大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要长期坚持、不断发扬。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业,社会主义金融要始终坚持群众立场,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普惠的金融服务。只有真心依靠群众、真情服务群众,我国金融发展才能获得广泛、稳固的基础,才能拥有强大的抵御风险能力。
  人民群众利益是党的最高利益,也是社会主义金融的终极利益。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要务
  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最高利益。群众利益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包括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广泛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利益,以及在生产经营、财产所有、生活保障、物质帮助等方面的经济利益,在教育、文化活动、科学研究、提升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文化权益,在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生态资源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的生态利益,等等。
  社会主义金融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指南。一是切实保障金融稳定,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管控好内外部风险,加快建立存款保险等兜底保障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金融财产安全。二是不断促进金融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都能公平地获取金融服务资源,通过金融的包容性发展,做到人人共同分享社会主义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通过加快金融改革转型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着力推动新型“四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三农、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低碳金融等。只有牢牢树立群众利益的观念和准则,才能有效避免金融逐利冲动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为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实现广大群众共同期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保障。
  群众工作体制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顶层设计。社会主义金融的治理体制建设也要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
  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章明确规定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在国体、政体和党的执政理念的高度明确了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体制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不断完善党的群众工作体制,建立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提案制等,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集中民智、倾听民意、关心民瘼、凝聚民心;通过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协商、基层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进一步从体制上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利,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金融的健康发展,也需要从体制上建立牢固的群众基础。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在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并着力健全广大公众参与、维护公众权益的监管体制架构,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也是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后监管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二是在金融机构的治理体制方面,加快建立健全包括广大职工、金融消费者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的治理体制框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这也体现了我国现代企业治理的特色和优势,在推进社会主义金融治理体制架构建设中,需要加以坚持和发扬。
  群众工作方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通过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金融为民服务的本领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例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将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使各项工作尤其是改革的力度、节奏与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相适应;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技能,充分吸收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和理念,增强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群众语言,以群众容易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与群众交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等等。这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基本功。
  发展社会主义金融,也需要掌握和运用好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科学方法。要发扬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增强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从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信息和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金融服务的内在规律。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方法,如“客户之声”、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工具,更加精准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响应广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精细化、差别化服务能力。同时,重视提升金融服务的“亲和力”,特别在对老百姓介绍金融产品、提示金融风险时,要避免用晦涩难懂的金融专业术语,尽可能使用群众容易理解的通俗语言、直观演示等。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行长办公室)
    1. 推动“区块链+金融”研发
    2. 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3. 2016,互联网金融“寒潮”还是机遇
    4. 饶毅:中国应走科技为主,金融为辅的道路
    5. 互联网金融获政策助力
    6. 曹凤岐:金融亟需正本清源
    7. 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翅膀
    8. “金融活水”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9. 普惠金融如何助力小微企业
    10. 文化金融,新年新主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