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尚长风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引子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国家遭遇严重灾荒。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全党的中心任务,要求财政应当在可能范围内,从资金供应上积极给予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资金问题的通知》,1962年8月28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57页。这一时期的财政支农是在以下背景下进行的:

  (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对农业剩余的提取

  主要出于巩固国防等原因,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选择了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国家向农村大量提取生产剩余以加快工业化进程。

  1粮食的统一收购

  为了较为充分地占有农业剩余,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一收购。1952~1957年间,粮食征购率一般低于20%。这一征购率已经不低。“大跃进”期间,浮夸风盛行,导致了超额征购。1959~1961年三年粮食平均征购数占粮食总产量的344%。蒋冠庄、高敬增:《李先念呕心赈粮荒——六十年代初的粮食危机》,《百年潮》2008年第1期。尽管后来加大粮食返销农村力度,但1959年和1960年的净收购率都高于常年。过高的粮食征购不仅造成农民生活困难,还抑制了农民劳动积极性。

  2农业税征收情况

  在“一五”期间,农业税是不高的。1952~1957年,整个农民的税赋(包括农业税、地方附加和农村其他税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32%下降到113%。宋新中:《当代中国财政史》,中国财贸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134页。但在“大跃进”中,由于浮夸风和盲目下放财政管理权,农业税税率(包括附加)1958年为125%、1959年为143%、1960年达138%,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负担水平。同上书,第231页。

  (二)20世纪60年代初的财政收支概况

  20世纪60年代初,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破坏的同时,也造成国家财政状况的严重恶化。1961年和1962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439%和-16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综合计划司:《1950—1985年中国财政统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7页。此外,由于浮夸风盛行以及盲目下放财政管理权,财政收支上出现“假结余,真赤字”。从账面上看,1959~1961年三年结余4亿元,但是经过事后清理,却有169亿元赤字。宋新中:《当代中国财政史》,中国财贸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页。财政的窘困从根本上制约了国家行使其意志的能力。

  (三)三年困难时期的农业危机

  农业危机突出地表现在粮食产量的大幅下降。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仅为2870亿斤,1961年夏收比上年又减少160亿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2页。1960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430斤,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低的,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页。比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的660斤还少230斤。杨坚白:《论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页。粮食短缺引起了严重的饥荒。

  总之,国家提取的农业剩余超过农业的可能限度、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出现巨额财政赤字以及爆发严重农业危机,是当时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背景。

    1. 政策过程与行为主体:20世纪60年代初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研究
    2.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