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教育史
政策过程与行为主体:20世纪60年代初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 2017-12-25    作者:王凛然    来源:安徽史学 2017-03-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1961年城镇人口精简工作开展以后,一些地方对部分高等学校毕业干部作了退职处理。不久,中央要求对他们予以调查、清理和收回。由于初始阶段一些政策执行主体行动较慢,上级调整了激励机制,清理收回工作的执行力度、速度有所提升,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部分政策对象对清理收回工作的不配合,以及工作后期政策制定主体、执行主体等因素的作用,政策原初目标与最终成效并非完全吻合。从政策过程角度视之,政策成效虽受制于政策制定主体的相对自主性,但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情感、利益等倾向性因素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政策执行,并促推政策制定的再回应。与此同时,政策对象并非完全的被动接收方,他们既给予政策执行主体以反馈,也波及政策成效。 

  全文见附件 

  1. 政策过程与行为主体_20世纪60_省略_代初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研究_王凛然.pdf
  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
  2.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历史考察
  3. 政策科学再思考:学科使命、政策过程与分析方法
  4. 中国公民社会参与视角下的政策过程
  5. “大包干”政策过程:从“一刀切”到“切三刀”
  6. 推进公共政策研究本土化
  7. 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的效能
  8. 政策变通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9. 对政治规矩的再认识
  10. 朱旭峰 韩万渠:合作互动: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智库参与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