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
发布时间: 2014-10-13    作者:张全景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07-16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八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专题

  [编者按]519~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与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陈云纪念馆在浙江省杭州市联合举办第八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以陈云与党史、国史研究为主题,把学习研究陈云关于党史、国史研究的思想和实践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现将部分与会者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张全景

  本次会议以陈云与党史、国史研究为主题,很有意义。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他是党史、国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重大决策的亲历者、参与者,他的一生与党史、国史密不可分。陈云同志的光辉思想不仅是党史、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究党史、国史的活的灵魂。

  陈云同志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他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鲜明地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等一系列重大原则。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把问题把握得更全面、更准确。

  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一句空话。陈云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有一句名言:我们做工作,要用90%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决定政策。他处理重大问题,事先总要进行认真周密的调查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围绕经济工作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增产、精减、两种价格等措施,对经济好转起了重大作用。陈云同志还深刻指出,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讲是个党性问题。有的人犯错误不是因为不了解实情,而是因为立场不正心术不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他历来敢于承担,勇于负责。例如大百科全书编写军事卷,觉得对林彪不好写。陈云同志说,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功是功,过是过,实事求是。审判四人帮时,有的同志主张对江青等人判死刑,他说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这种旗帜鲜明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他坚定的党性。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前怕狼后怕虎,怕个人利益受损失,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陈云同志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而且要永远学习;不仅要运用于各项工作,而且要运用于党史、国史研究。

  第一,只有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不盲从,才能洞察历史事实

  党史、国史是资政育人、治党治国的大道,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编写党史、国史一定要像陈云同志那样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要把实际情况搞清楚,不仅要研究档案,而且要研究实际,到群众中做调查。只有做到情况明、研究透、表述清,才能做到准确可靠。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主观臆断,胡编乱造。要对历史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现在在党史、国史问题上,有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有人否定新中国前30年,说什么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而事实上,1949年中国钢铁只有15.8万吨,1978年达到3178万吨;原煤从0.32亿吨增加到6.18亿吨;原油从12万吨增加到1.04亿吨;粮食由11318万吨增加到30477万吨;棉花由44.4万吨增加到216.7万吨。此期间还自力更生搞出了两弹一星、大型计算机、核潜艇等等。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胜利进行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中印边界反击战、西沙海战等等,这些都是伟大而光辉的成就。还有些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国际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们的图谋,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完全是徒劳的。有的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宣扬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以回顾历史、研究学术为名,歪曲党史、国史,甚至凭空编造历史事件,歪曲新中国前30年的历史。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两个通知的精神,对社会上某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不能人云亦云。现在所谓的揭秘真相很多,不要轻信。总之,要把尊重实际放在第一位,不能主观片面,不能随意化,更不能胡编乱造。

  第二,只有实事求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问题有正确的把握

  研究分析党史、国史上的重大问题,评价重要历史人物,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个别与一般、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研究历史问题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例如,怎样评价电影《武训传》?从1951年到现在60多年了,有的人把这一伟大的思想教育运动,简单理解为批判武训这个人,这是片面的。毛泽东当年讲得很清楚:武训这个人并不重要,他已经死了几十年了,武训办的学校也不重要,几经变迁已经成为人民的学校,重要的是我们共产党人对武训的改良主义采取什么态度,是歌颂呢?还是反对?可见,毛泽东发动批判电影《武训传》的本质问题是通过这一典型向党员干部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我们看问题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一入了门就要抓住它的本质。

  要把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的问题和制度问题、体制问题区别开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确实出现过一些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出了问题。比如,片面强调多、快,不顾好、省。但有的人为了达到否定新中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硬是把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中的问题说成是体制问题、制度问题,这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党史、国史要客观、公正,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

  要把局部问题和全局问题、一般问题与个别问题区别开来。不能以偏概全,用个别极端的例子来说明普遍的情况,更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的人完全违背了历史研究应该具有的严肃、务实、辩证的态度。我看到报刊上一个讲信阳事件的材料,按照里面的说法,新中国差不多就是恐怖饥饿的代名词。信阳事件确实很严重,但只是个别事件,没有代表性。就当时的信阳地区来说,也有没饿死人的县。中央发现后,采取了有效的救灾措施,严肃处理了信阳地委领导人。这些都应当讲清楚,不能形而上学,用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代替一般的、普遍的情况。列宁说过: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了。”“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要把政策性失误和执行中的问题区别开来。有些问题是执行中的问题。同样是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许多地方刮浮夸风共产风,放卫星,结果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受到影响。而有的地方实事求是,不刮风、不跟风、顶歪风,实事求是谋发展,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逐步改善。相同的政策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差别就在具体执行上。

  陈云同志是运用辩证法的大师,他反复强调学好哲学,终身受益。学哲学学什么?主要就是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倡导的十五字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他始终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总结出了许多充满辩证智慧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比如要两只眼睛看干部讲真理,不讲面子不怕人家说错话,就怕人家不说话实事求是不是小脚女人没有农民不得了,有了农民了不得等等,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问题,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现象的个别性、特殊性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统一起来,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得出客观、公正、全面的结论。

  第三,只有实事求是,坚持唯物史观,才能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是观察和研究历史问题的金钥匙。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看清历史真相,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规律。现在有人说,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因为日本侵华,共产党发展起来了。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懂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不懂唯物史观。我们党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我们坚定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当年国民党留在后方的军队比八路军、新四军多得多,他们多数不抗日,专与我们搞摩擦,甚至投降日军当汉奸,与人民为敌,怎能不失败呢?事实证明,只有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才是不可战胜的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

  坚持唯物史观,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待群众。陈云同志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有深刻、清醒的认识,他说:只有与群众密切的联系着,才是一个巩固的党;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党部,都是最不巩固的党部。他总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因而总能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决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同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只有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才能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做出实事求是地分析,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形势,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剥削阶级用唯心史观分析研究历史,纯粹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怎么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呢?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还要有正确的出发点。不管是总结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要立足于正确反映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给今天的改革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那种借研究党史、国史之名,而行否定我们党、否定新中国之实的做法,完全背离了党史、国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党史、国史工作者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使党史、国史研究工作更好地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旗帜鲜明地反对党史、国史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四,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凝聚党心民心,不断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不仅要真实地记录历史而且要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中,深切体会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深切体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深切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要从历史环境、现实基础、目的以及对待所犯错误的态度等多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历史问题。如果我们的研究不能给全党全国人民增添正能量,甚至还给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抹了黑,那么我们就走到错误的道路上去了。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社会上大肆否定新中国历史,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陈云同志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要看到党中央和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第一部分就是陈云同志建议写上的。他还指出,在延安时我们哪一个人不是毛主席的学生。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这是主流,是主要的方面。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各种失误,甚至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但与我们的成绩相比,那是支流,是次要的方面。成绩同错误相比,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不能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对那些别有用心、故意诋毁我们历史的人,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批驳,用事实说话,消除他们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青少年中间造成的思想混乱。只有这样,才能让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从我们的胜利中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达到团结、鼓劲的目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史、国史工作者要立足本职,找准结合点,抓好全会精神的落实,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1. 牛冠恒:陈云读书方法论初探
    2. 张金才:陈云1962年提出分田到户探因
    3. 邱霞:陈云“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论析
    4. 学习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5. 继承陈云“唯实”精神,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
    6. 朱佳木: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编研事业
    7. 孙钦梅:论陈云节约思想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8. 1949—1956年陈云在经济工作中的全局思维
    9. 李正华:陈云的核心意识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0. 建国前后陈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及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