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区域经济史
苏南建设现代化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
发布时间: 2013-05-30    作者:张二震    来源:新华日报 2013-05-28
  字体:(     ) 关闭窗口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经国务院同意获国家批复,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不仅对于苏南地区的发展,而且对于江苏省以及全国乃至世界都将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对于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和伟大实践。“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带领江苏人民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上努力奋斗,取得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辉煌成就,苏南地区更是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率先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苏南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成功建设,使得“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有了现实模样,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之路,这在苏南地区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苏南的伟大实践,对于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对于江苏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能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在人类近现代史上,还没有一个13亿人口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和借鉴。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遇到的困难将比历史上所有大国都多。在经济发达的苏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先试”,以取得经验,能够为其它地区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实现过程相应要采取“区域推进”的方式,就如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有个有先有后,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过程一样,无论是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区域之间也是有先有后。现代化是从极化效应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可能齐步走,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也不可能齐步走。没有区域的率先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苏南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形成的“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出千方百计、讲尽千言万语”的“四千四万”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以及“昆山之路”精神、“四尊四创”精神、“三创精神”、“园区经验”,等等,既是苏南地区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同时也为江苏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意义。

  三、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对于开放条件下实现“内外联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定区域的基本现代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包括内部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层次。就生态和环境的现代化来说,某个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可能受上游来水的污染,某个区域的大气环境也可能受周边其他区域的空气污染。同时又要考虑区域内已有工业区和生态区方面的功能区安排。这意味着区域基本现代化的范围不应该太小。与此同时,同样由于基本现代化的区域不可能是封闭的,具有开放性,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地区不可能靠设置人口流入的行政障碍来保证本区域民众的幸福,而是要通过先进的产业结构以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准所设置的就业门槛等,支持某个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有利于整个苏南板块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将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出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等产业。这是基于内部开放视角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从对外开放的视角看,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苏南地区发展的经验所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逆转,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是苏南地区的必然选择,也是苏南地区实现“第二个率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苏南地区必须发挥好开放型经济的带动作用。例如在利用外资方面,苏南地区是江苏省以及全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外资推动型”特征,因此,转型升级必然面临着提升巨大外资存量和新增外资流量的质量问题。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吸引外资企业将全球价值链中更高端的环节乃至总部经济转移至苏南地区,不仅要有着完善的硬件设施,有更高的产业层次与之配套,同时还需要打造出优良的贸易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创新环境、人居环境等综合软环境优势。真正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开放的“内外联动”的良性机制。

  四、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对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开放型经济是苏南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期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结果。但是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苏南地区内部各市(县)在生产、物流、技术市场等众多领域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域合作,但总体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并没有被放在优先位置,也没有深入地从区域分工协作关系上统筹考虑如何将苏南地区有机耦合成一个整体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如: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区域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等等。经济发展的条块分割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社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会成为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国际分工模式从产业间向产业内进而向产品内分工为主的转变,同一产业或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和工序被日益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同一产业或产品的特定生产环节和工序在某一特定地区集聚发展,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世界性现象。与此同时,同一产业或产品的不同环节和工序,以及积聚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相关产业之间,在空间上具有越来越高的协同定位的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或曰价值链的全球拓展,正是基于这种“协同定位”来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结果。苏南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前一个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因此在外向配套、与国际接轨方面发展的较为迅速,但在区域内不同市(县)的分工协作和协同定位上发展相对滞后,不利于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苏南地区需要从区域分工协作关系上统筹考虑,如何将苏南地区有机耦合成一个整体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发展中国家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可以较快地实现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是在完成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后,如果依然依靠原有的被动切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模式,则在实现功能升级和部门升级时将面临着严重的障碍。而克服这一障碍的最优路径就是构建国内价值链。在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关键关口,苏南地区必须加强内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通过延长国内附加值链条,更快地实现功能升级和部门升级。而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正是要在苏南地区内部搞一个整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依据各自的自然禀赋条件、科技资源条件、产业结构条件等不同优势,整合区域优势要素,从而实现跨区域管理的、大范围的、有利于深度一体化的区域分工和发展模式。由于这一转型升级的道路,也是我国今后绝大部分地区要走的道路,因此,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国内其他地区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者为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 争创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
    2. 苏南现代化的文化自觉与创新
    3. 对外开放与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动力
    4. 苏南现代化建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5. 苏南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示范与探索
    6. 江苏:打造不含水分的美丽苏南
    7.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8. 工商业发达地区土改后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向
    9. 江苏:区域互补 南北联动
    10.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的“六个突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