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 人物研究
祝念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14-12-23    作者:祝念峰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1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 

  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者按]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20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国史学会顾问张全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国史学会顾问李殿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启华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以及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后代李敏、周秉德、刘亭、刘建、任远征、陈伟华等,邓榕向会议表示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主持会议。现将部分与会者发言刊出。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处长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理论。 

  一、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当前,优先发展教育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要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推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着眼国内现代化建设和国际新技术革命的形势,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战略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内容,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我们始终坚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我们要继续坚持“三个面向”,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三、从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多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并指出“四有”中“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中共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四、针对原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强调深化教育改革,把改革作为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决定恢复高考和派遣留学生,使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实际上拉开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帷幕。 

  深化教育改革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最鲜明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 

  五、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指出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强调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教师的重要作用,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对教育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他坚信“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让我们牢记邓小平的谆谆教导和真情嘱托,认真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懈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敢于担当、埋头苦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处长 祝念峰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