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白皮书 >> 2010年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
发布时间: 2010-11-01    作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来源:国史网 2010-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不断拓宽渠道和领域,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格局。

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宗旨与原则,致力于维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合理确定、依法颁布和逐步完善劳动标准。中国政府结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先后批准了《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消除最恶劣形式童工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等25个国际劳工公约,并积极实施有关公约。中国不断完善本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推动包括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劳工公约的批准进程。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建立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双边或多边的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自1983年正式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以来,积极参加国际劳工事务,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制定劳动法律法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2004年和2007年,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了“中国就业论坛”和“亚洲就业论坛”。自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并发挥出重要作用。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通过了《北京倡议》。2010年9月,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为亚太各经济体讨论金融危机后的就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提供重要平台。中国1994年加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成为正式会员。2004年第28届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全球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北京宣言》。截至2009年底,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经与80多个国家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便利人员流动,中国先后与德国、韩国签署了社会保险互免协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中国政府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方针,努力拓宽留学渠道,积极吸引人才回国,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回国创业提供支持,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1978年至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9.74万人。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和“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鼓励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中国重视和支持外国公民来华留学,从1978年至2009年,中国接受的来华留学人员累计达到169万人次,辐射19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积极利用国际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人才,实施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培训项目、高级公务员海外培训项目等培训计划,2009年共选派5.02万人出国(境)培训。中国积极协助联合国在华举行“国家竞争考试”,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截至2009年底,共有1002名中国国际职员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任职。中国政府积极引进国外智力,2009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境外专家约48万人次。2009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2.3万人。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授予1099名外国专家“友谊奖”,授予43名外国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结束语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源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政府将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好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人才优先,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建设;坚持管理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

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一定会更好地迸发出来,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一定会有更加坚实的人力与人才资源基础。

    1.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2. 北京发布2014年行政审判白皮书
    3. 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
    4. 《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14)》(白皮书)发布
    5. 全国港澳研究会举办香港白皮书座谈会
    6. “一国两制”白皮书:为香港政制发
    7. 白皮书:警惕外部势力利用香港干预中国内政
    8.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
    9. 最高法院首次发布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状况白皮书
    10. 最高法首发消费维权白皮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