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发布时间: 2011-06-27    作者:秋石    来源:《求是》 2011-06-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

  抚今追昔,我们的心中禁不住翻腾起历史的风雨,迸发出理性思考的火花。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贫穷落后、屈辱苦难中挣扎……从那时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一直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夙愿。

  曙光在1949年出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回,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提出要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强调要以苏联为戒,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强调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这些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在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中,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没有这些前提和基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业就无从谈起。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诞生的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又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在取得成就和经验的同时也发生了曲折,走了弯路。面对10年“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超人的政治胆略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的震撼中国、震撼世界的号召,至今仍然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开创这一伟大事业和伟大道路的伟大实践中诞生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考验面前,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就没有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深入发展。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诞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在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出新的境界的。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继续与时俱进,就没有改革开放新境界的开创,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加光明的前景。在开创这一新境界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诞生,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惟一正确的光明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毋庸置疑地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改革开放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和发展的丰沃土壤。伟大的改革开放,英明的战略抉择!她的巨大历史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大地上继续生意盎然地展现。

    1.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2.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3.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4. “外汇券”与中国的外汇管理工作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生成逻辑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透视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体育思想变迁论析
    8. 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
    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演进述析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