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国民党眼中的延安整风:从诋毁到借鉴经验以重振士气
发布时间: 2010-06-07    作者:卢毅    来源:《党的文献》 2010-06-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1942年2月,毛泽东号召在全党开展整风,这一动向很快便引起国民党有关部门的关注。国民党中宣部的机关刊物《中央周刊》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与评论,企图通过大肆渲染中共在整风中揭露出来的问题,达到混淆视听、动摇人心的目的。到了国共决战阶段,蒋介石迫于形势,对延安整风有了新的认识,主张借鉴其经验以重振士气。他在退台初期开展的改造运动,更是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延安整风的启发。
  近年来,有关延安整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涌现出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不过从总体上看,目前研究大多是集中探讨毛泽东发动整风的原因和过程,主要着眼于中共方面,而较少揭示国民党方面的反应。事实上,国民党对延安整风的态度颇为微妙复杂,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诋毁到借鉴的转变过程。梳理此间的曲折脉络,或许能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延安整风之影响的认识。目前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仅有王续添所撰《延安整风运动对国民党的影响》一文(《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2期)。该文着重谈的是蒋介石对延安整风的借鉴,并未涉及国民党最初的诋毁态度。
  一、《中央周刊》对延安整风的最初反应
  1942年2月1日和8日,毛泽东分别作了《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对党八股》两个报告,号召在全党开展整风。这一动向很快便引起国民党有关部门的关注。2月26日,国民党中宣部机关刊物《中央周刊》发表一篇题为《毛泽东的“三风主义”》的文章,内称:“最近毛泽东在一个学校开学典礼席上发表了他的‘三风’主义,即‘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法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八股主义,整顿文风’。”微言:《毛泽东的“三风主义”》,《中央周刊》第4卷第29期,1942年2月26日。此处除了将“宗派主义”误为“宗法主义”之外,其余信息则大体不差。此后几个月,《中央周刊》又陆续对延安整风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与评论。概括看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从派系斗争的角度解析延安整风。如叶青在《毛泽东底三风运动》一文中就写道:“很明白的说,……这是共产党内毛泽东派与陈绍禹派斗争的表现。必须知道,共产党在陈独秀派开除,李立三派倒台,罗章龙派失败以后,只有毛泽东派和陈绍禹派之存在。……毛泽东的整顿三风,特别是在学风和文风方面含有打击陈绍禹的意思,并且非常明显。……我以为毛泽东对于陈绍禹们的反对是很有力的。陈绍禹们在共产党内纵还可以苟延残喘,亦必遍体鳞伤。所以毛泽东底三风运动,对于共产党虽不能解决问题,对于他自己则颇能解决问题。他必然压倒‘理论家’的陈绍禹们而成为党中唯一的最高领袖。”(叶青:《毛泽东底三风运动》,《中央周刊》第5卷第11、12合期,1942年10月29日。)叶青的这一观点应该是代表了国民党对延安整风的普遍看法,也符合他们一贯关注派系之争的思维模式。平心而论,这种观点虽不无偏差,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察到了整风的用意,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反对王明等人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其二,大肆渲染中共在整风中揭露出来的问题,借此抨击中共和边区。作为发动整风的前奏之一,毛泽东在1942年1月26日起草了一份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要点,严厉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一些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现象。这原本是一份内部机密文件,但却被国民党获得。3月26日,《中央周刊》发表《中共批评本身错误》一文称:“中共最近又有自我检讨的文章,以批评它本身的错误,略谓:‘对于敌、友、我,三方情况懂得很少,也安之若素。对客观事物缺乏科学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精神,这些就是主观主义的错误因素。再则例如在党内闹独立性,因此往往不服从党的中央,不服从上级,将个人与党独立,甚至个人超过了党,这都是错误的。此外,在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关系上,在老干部与新干部的关系上,不注意互相帮助,互相团结,而是一个轻视一个,甚至一个欺负一个。又如三三制在各根据地并没有完满的彻底十分认真的实行。这就是在党内与党外的关系上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错误。’”(《中共批评本身错误》,《中央周刊》第4卷第33期,1942年3月26日。)对照原文,这段文字没有太大出入。(参见《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页。)这一方面说明国民党的情报搜集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国民党力图通过大肆渲染整风中揭露出来的问题,达到混淆视听、动摇人心的目的。
  与此类似,《解放日报》1942年3月2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党的决定——行动的指针》的社论,也随即被国民党方面转引。4月23日,《中央周刊》刊出《中共不易改造》一文,引用其中一大段文字说:“请看三月廿一日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见重庆《新华日报》)它说:……‘延安许多地方对于这些决定的处理,是完全不能满意的。从初步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少党员对这些决定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实行更谈不上。一般的讨论,都是把决定的条文,轮流背诵一遍,散会出来,万事如意,再不去理会它了。有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甚至还不知道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是什么东西。不用说,这种做法和中央所提倡的改造全党作风的运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旧的恶习,到处作怪,这里也露出它的尾巴来了。’”(《中共不易改造》,《中央周刊》第4卷第37期,1942年4月23日。)这同样是把中共自身揭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夸大,试图以此诋毁对手。
  其三,国民党对延安整风评论最多的便是断言整风不会成功。如《共产党的三风问题》一文就讥讽说:“共党内部这种不良风气,本来由来已久,我们在朋友的立场上,过去不知和他们说过多少次,然而‘不见棺材不哭爷’,本是人类共有的劣根性,共党对于我们的忠告和诤言,不独置诸脑后,而且以其逆耳而暗暗怀恨在心。”接着又虚伪地表示:“我们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本着朋友之谊,欣闻毛泽东先生在焦头烂额之后,来这一套整顿三风的自我批判,……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打算,总希望共党真的能把三风整顿好。”最后却话锋一转:“但是共党怎样整顿三风呢?这是共党前途的关键。可惜我们看遍了共党的文件,看不出将来会有什么好结果。”(金子文:《共产党的三风问题》,《中央周刊》第4卷第45期,1942年6月18日。)
  国民党之所以竭力否定延安整风成功的可能性,实际上仍是想借题发挥,以此来攻击中共及马克思主义。叶青便明确提出:“从根本上入手,只有请马克思社会主义迁出中国之一途。而且这才是对症下药。如果马克思社会主义一天留在中国,要在中国来实行它和宣传它,那末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底毛病便无法治疗。毛泽东能够这样吗?不能够,他是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并且声言要效忠于它的。如此,他底‘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便是徒劳。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只能在毛泽东底反对下暂时收敛,不久又要抬头。”(叶青:《毛泽东底三风运动》,《中央周刊》第5卷第11、12合期,1942年10月29日。)另有一文也强调:“毛泽东如果能真正反对主观主义,我们希望他把不合时宜的马列主义束之高阁;如果能真正反对宗法主义,我希望他把‘边区’取消,把军队交还中央。”(微言:《毛泽东的“三风主义”》,《中央周刊》第4卷第29期,1942年2月26日。)
  在这一问题上,朱敩春的《共产党与三风运动》一文论述最详。他首先针对整风目标指出:“它的目的,据说是在改进工作,团结干部。这个目的,我看不易达到。”然后从整顿学风说起:“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它的教条,在娘胎里就注定是马列主义或马列恩斯主义。……尽管共产党善于宣传,毛先生并尝把马列主义包上一层‘新民主主义’的糖衣,倾销式的散播到民间去,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始终没有雅兴去欣赏他们的烟幕。……共产党是否有决心去整顿马列主义的主观主义的学风呢?没有。共产党在宣传上无论玩的什么把戏,最后仍不出马列主义的范围。第三国际怎样会允许它放弃马列主义呢!而且马列主义虽不为中国人士所欢迎,但共产党之所以还成为一个政党,还是靠的马列主义这个法宝!”最后他总结:“共产党还是一个封建的集团!……直到现在,有老干部与新干部之争,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之争,军队工作干部与地方工作干部之争,闹得危机四伏,有劳毛先生起来大声疾呼地喊救命。……其实就整个共产党而论,它根本是宗派主义的残余代表,独立于中央,割据。共产党本身既是一个宗派主义的集团,它的党员如何能免于宗派主义的作风!毛先生不肯放弃边区,交出军权,服从国家政令,那末他的一切宣传,一切反宗派主义的努力,都是假的,都是徒劳的!”(朱敩春:《共产党与三风运动》,《中央周刊》第4卷第46期,1942年6月25日。)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文章在立论上均存在着明显的逻辑问题,都将马克思主义混同于主观主义。这一方面是其强词夺理的话语模式使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知之甚少,对中共的整风决心亦估计过低。至于喋喋不休地要求取消边区,则更是为了维护国民党利益的舆论造势。
  二、国民党对《野百合花》事件的炒作

    1. 国民党“换柱”不应演变成两岸路线之争
    2. 国民党怎么识别“共党分子”?不贪污的就是
    3. 国民党反对日本重占琉球之依据
    4. 北平《解放》报:社会之明灯
    5. 台湾政治转型的条件与路径
    6. 国民党为什么打不好敌后游击战
    7. 1950年上海“二六轰炸”及应对
    8. 反腐败半点都不能退,一退就会溃堤千里
    9.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10. 没收官僚资本:从理论到革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