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专家解读
金民卿:构建多种文化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 2011-12-05    作者:金民卿    来源:北方网 http://www.enorth.com.cn/ 2011-12-05
  字体:(     ) 关闭窗口
 

  文化活动涉及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等不同主体,生产、流通、接受等不同环节及其手段和方式,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运动发展,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生产方式,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发展模式和时代特征。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调整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动力组合,探索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发展模式。

  在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中,政府主导、精英引导和市场驱动等几种文化发展模式各领风骚,凸显了文化发展过程中某种要素的特殊功能。

  政府拥有巨大的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民众信任资源,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长期以来在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了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但同时,文化部门也因压力小而缺乏竞争力,缺乏自我生产机制,难以适应现代文化发展和时代要求。

  文化精英在文化发展方向的确定、文化重大决策的启动和文化产品性质的决定等方面发挥着规范、引导作用,而市场、政府、受众等都受到文化精英的引导和制约。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文化精英的主体创造性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但由于过分夸大精英文化作用,限制了群众文化的发展,过分强调少数文化人对文化创造、欣赏、参与的垄断权,限制甚至剥夺了社会大众的文化权利,不符合现代文化民主化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发展,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人文知识分子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日衰,知识精英的退场和精英文化的边缘化趋势日益凸显,精英引导模式也逐渐失去地位。

  市场驱动模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兴起的文化发展模式,成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生产主体、发展资金、消费受众等各种要素配置的基础平台,对文化发展起着导向、调控和制约的作用。尽管其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它适应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的发展趋势,拓展了文化资本来源,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资本运营,促进了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动,开拓了文化发展空间,扩大了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但由于过度渲染商业化的文化发展取向,导致了文化商业化的泛滥,对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构成很大威胁。

  显然,无论是政府主导模式、精英引导模式还是市场驱动模式,都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我们应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文化发展实际,通过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综合多种文化发展要素,吸纳各种发展模式优势,实现多元发展动力的有效组合和良性互动,探索一种更加有活力、有效率的文化发展模式。一是把公民文化权利实现作为核心任务和根本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参与和享受程度作为衡量尺度,强调一切文化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使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更加明确,形成文化发展中的目标牵引力量,并避免只重视具体任务而忽视最终目标的情况。二是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及意识形态文化发展方面的职能,为文化发展提供方向指导。政府主要负责宏观的文化管理和文化服务工作,制定文化政策和发展规划,协调各类各级文化机构和文化实体的关系,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既为全面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创造良好条件,又能有效抑制政府文化权力过分蔓延的趋势。三是突出文化精英在高雅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政府以财政支持和基金赞助方式,减少文化精英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保证他们能够相对自由自主地进行学术文化研究和高雅艺术创作,为人们提供高品位的文化产品,使人们在文化享受中提高人文道德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同时避免精英文化同社会大众之间的隔离。四是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切实利用市场的灵活性和竞争机制,把各种营利性文化从政府办理范围中剥离出来直接交由市场调节,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使民间文化力量参与到公益文化、高雅文化甚至学术文化当中,实现营利性文化同公益文化、精英文化双赢的效果,克服文化商业化泛滥的趋势,避免商业思维过度冲击高雅艺术和学术文化。

  总之,多种要素合理组合、多元动力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模式,就是要求文化发展的各种要素都围绕公民文化权利实现这个中心目标展开,形成“目标一致、各有侧重、要素联动、优势互补”的动力组合,产生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1. 曾宪奎:技术创新,超越粗放化发展模式
    2. 高中教育须从“修塔”向“建广厦”转型
    3. 国际金融危机后德国变革发展模式的三大举措
    4. 以环境换增长是自欺欺人发展模式
    5. 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
    6. 郑京平:粗放型发展模式再不转换就走不下去了
    7. 慎言“放之四海而皆准”
    8.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9. 世界主流发展模式向何方演进
    10. “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中国模式”的讨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