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辛亥专题研究论文
新世纪中国大陆的辛亥革命研究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罗福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0-11
  字体:(     ) 关闭窗口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的辛亥革命研究稳步进展,蕴涵着多样的创新趋势。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革命运动与起义”、“集团研究”、孙中山及其他人物的思想与行为研究、经济问题与商界活动、中外关系等此前研究较多领域的文章约占一半,也有一些论文讨论了革命与民族建构、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或者从文化语义学、诠释学和传播学角度探讨“革命”、“民主”、“共和”、“国民”、“自由”等概念,体现了某种新趋势。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领导者和主体力量及革命成败,尽管仍存在不同说法,如关于性质,有资产阶级革命说、国民革命说、“中等社会”革命说、民族民主革命说等,但金冲及先生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说,可视为多数研究者的代表性观点。关于领导者和主体力量的问题,有资产阶级民主派(或革命派,属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政治代表)说,有革命的或先进的新式知识分子说;主体力量则包括新军、会党、市民、青年学生、中下层华侨等。

  大陆史学界虽然不认可海外的“士绅革命”说,但已正面评价立宪派及其代表的新式绅商在保路运动中,尤其是武昌首义等武装斗争已经发动或即将发动的情形下的作用。研究者们也逐渐认为,清政府的自救性改革和袁世凯的立场变化,也是客观存在的重大因素。总之,综合各种不同角度的研究,可以形成“历史合力作用”的结论。

  新世纪分量较大、具有某种代表性的成果,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的第5卷,即张海鹏、李细珠的《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二是章开沅、严昌洪主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三是胡绳武、金冲及的《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上下卷)》。

  社会史和新文化史的范式兴盛一时。在地域史研究中,把革命史和社会史结合。胡国枢《光复会与辛亥革命》、汪林茂《浙江辛亥革命史》、瞿骏《辛亥革命与城市空间》、皮名庥《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霍修勇《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属此类。社会群体研究以对20世纪初年绅商群体和新式知识分子的研究最引人注目,如章开沅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李喜所《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常书红《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等。在“社会与国家”框架下对公共领域、“市民社会”和“自治”、“控制”等问题的探讨,专著有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周松青《上海地方自治研究》、马小泉《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新文化史研究的主要著作有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复旦大学历史系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李恭忠《丧葬政治与民国再造——孙中山奉安大典研究》、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罗福惠与朱英主编《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诠释》。

  从2010年起,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热身”活动即已开始,近两年来已出版新书10本以上,写作风格发生明显转变。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1.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2. 2011年中国史学界热点一瞥
    3. 朱佳木:把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到底
    4. 多维视野研讨辛亥革命
    5. 《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图志》序
    6. 肖钢:民族金融业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7. 出版界推出百种重点出版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8.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9.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10. 首都各界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