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全国两会最强音
发布时间: 2010-03-16    作者:周继坚    来源:新华网 2010-03-16
  字体:(     ) 关闭窗口

  3月13日和1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胜利闭幕。回望2010年全国两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疑是两会传递出的最强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继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出“总动员令”后,两会期间在看望政协委员、参加多个代表团审议时又多次纵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作“动员”,足见中央对于“促转变”的高度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面上是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阶段性胜利后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改革开放30年多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高增长,但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外部需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深刻变革调整之中,知识更新日益加速、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经济实力的较量。即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示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已经迫在眉睫。

  党的十七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对经济发展理念、战略、途径提出了总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由“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占据新的制高点,形成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多赢局面。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纠正“抱残守缺、得过且过”的“不作为”思维,真正把经济转型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务必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务必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硬仗,也是历史和时势赋予的巨大机遇和使命。全国两会已经凝聚了共识,吹响了号角。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中国发展一定能跃上新的境界,中华民族一定能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创造新的辉煌!

    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增长趋势
    2. 如何理解“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路径
    4.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见实效
    5. 在困难和挑战中奋力前行——回望“十一五”
    6.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外部条件
    7. 建设“四个湖南” 叫响“两型名片”
    8. 积极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浙江之路
    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0. 转变发展方式 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