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中国政党制度对中国现代化推进具有决定性的功能意义
发布时间: 2011-07-30    作者:赵彤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1-07-10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三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综述  

  7月9日,恰逢中国共产党刚过90华诞。由中国政治学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秘书处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结合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科学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我国政党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多维视角。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严隽琪出席会议并致辞,陈喜庆、修福金、叶小文等讲了话。周淑真、程竹汝、张献生等著名学者作了大会主题发言。来自全国高校、党校、科研院所、党派中央和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研究政党政治领域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以问题为导向,联系实际,服务现实,深入探讨。论坛形成了社会研究力量与统战内部研究力量相结合,国外政党制度与中国政党制度研究相结合,执政党问题研究与参政党问题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和重要成果,对于我国政党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发挥持久的影响力。

  民主发展合作成为中国政党制度的精神支撑 

  学者认为,60多年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使我们的政党制度经过初步确立,到丰富发展,到现在的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发展模式中的一大政治特色。中国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在传统与现代中西合璧的多元政治文化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民主、发展、合作的要素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政党制度良性运行与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国政党制度所特有的政治功能在于强大的整合功能,主要体现于意识形态的整合、政治资源的整合、利益关系的整合。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扩大了社会整合的边际和张力。学者认为,从国家现代化方面看,中国政党制度对中国现代化推进具有决定性的功能意义。第一,从制度层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政治权威的中坚,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第二,中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有效引领国家及社会沿着现代化目标持续发展。第三,中国政党制度稳定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在现代化变迁的剧烈变动中维护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

  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来看,中国政党制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拓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空间。二是构建了高效率、低代价公共决策优化机制。三是培育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合作性的政治关系。中国政党制度规范着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政党和政党与社会三种关系。在国家层面,政党制度为国家民主提供了制度民主与程序民主;在政党层面,政党制度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在社会层面,政党制度培育了公民社会和公民精神、党内民主与党际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驱动的运转模式和构架。其特有的内在结构性规定,及外在功能性发挥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国家意志,因而具备全面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围绕民族复兴实现政治力量同向整合 

  学者们对中国政党制度的演进作了详细的考察,认为中国政党制度在百年演进中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过程,这就是围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通过结构转型实现政治力量同向整合。学者主张,不断提高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向着科学型政党制度发展,就要统筹兼顾,努力实现政党关系全面和谐。

  在执政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学者提出,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要转变思想观念,从为民作主转变为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形式,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供组织保障。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方式、工作方法及基层社会治安工作方式,用民主的方法、服务办法密切党与人群众的关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清正廉洁形象。有学者认为作为执政党,在继续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同时,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上。要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科学化的要求,着重加快党内选举民主化制度建设、决策制度、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用人选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党章为主体、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体现在从以往封闭的体系,逐渐走向更为开放、更为灵活和更包容的体系。面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应扩大党的队伍基础,整合党的合法性资源,使得党真正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的渠道。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更关注社会的平等和正义,保护弱势群体,把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还有学者从政治和谐与政党关系的发展,分析了政治不和谐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合法性的冲击,提出执政党要从执政能力和执政合法性两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参政党建设是推进民主政治的有效切入点 

  加强参政党建设是推进中国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进而推进我国体制内民主政治稳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学者提出,加强参政党建设,既是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的历史任务。有学者认为,现阶段参政党在组织结构、民主监督和参政能力方面还存在与参政党身份、地位不相适应的问题。如组织结构扩展问题,民主监督职能落实问题,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问题。因此,各参政党还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学者从参政党思想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认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参政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侧重讨论了政治协商问题,认为政治协商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为整合多元社会中不同利益诉求提供了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政治协商是包容差异、相互约束的民主机制。如何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由虚变实、由被动变主动、由无效变有效,以更好地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协商民主发展的新需要。

    1. 中国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互动历程研究
    2. 从大历史看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机理
    3. 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看增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
    4. 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建设
    5. 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建设
    6. 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