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12字方针。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在总的要求上,由2006年的“又好又快”进一步明确为“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重点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即“双防”);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将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变为“从紧”。这是中国10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至此,已实施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行将结束。
2008年年中,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散,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开始有所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物价出现大幅攀升,通货膨胀加剧。依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综合分析判断,200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即“一保一控”)作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由“双防”到“一保一控”,这是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次重大调整。这次调整把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与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危机的措施结合起来,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为进一步应对危机的严重冲击打下了基础。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发展为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冷静分析和准确判断,2008年10月,中央决定再次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次重大调整。2008年9月中下旬,人民银行开始分别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旨在增加市场流动性。10月后,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组合拳”频频推出,其中力度最大、最为国内外关注的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等。这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着更重视民生,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2008年里,在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尚未显现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一再强调树立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危机的预案,为中国应对危机的严重冲击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中央政府灵活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及时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分显示了积极应对严峻挑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复杂局面的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两者比较,第一次调整是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上的调整,着力点在于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第二次调整则是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政策重点上的调整,着力点转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总之,2008年的宏观调控措施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的稳定。
八、2009年的宏观调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虽然由于一系列应对举措的迅速实施,中国国内经济运行开始出现某些积极迹象;但总体来说,实体经济受危机的冲击仍很严重,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仍在明显加大。
早在2008年11月底,基于对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明显的形势判断,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宏观政策基调确定为“保增长、扩内需”。2008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明确了“保增长”的目标,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要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要任务,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左右。
2009年的前几个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中国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对应对举措进行配套和完善,逐步形成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应对方案,被称之为“一揽子计划”。这一计划具有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特点,既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它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始终坚持的把应对危机与中国经济转型、长远发展相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此后,“一揽子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
到2009年年中,“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由此,自2008年年末以来,凭借“一揽子计划”刺激方案,中国经济在全球各国中率先复苏。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国正在谨慎地将长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短期刺激计划结合起来。经济刺激计划是“危机管理”的成功,接下来,中国经济将从“救急”转向“调养”阶段。为此,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2010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