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理论动态
深刻剖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进一步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本质
发布时间: 2010-10-14    作者:《红旗文稿》编辑部    来源:《红旗文稿》 2010-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汝信、周新城、杨承训访谈录

   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过去,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场危机是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使人们不得不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果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思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主编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和《世界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观点扫描》,何秉孟研究员主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与经济危机跟踪研究》,正是集中反映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探索。近日,本刊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承训,就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本原因以及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探索等问题,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问:汝信院长,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采访。您认为上述这些对这次金融危机研究的成果及其探索的意义在哪里?
   汝信:我认为,这些研究和探索的意义就在于这些研究成果是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进行的,深刻地揭示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本原因,对有关的西方思想理论,如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作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批判和分析,并且对当代资本主义走向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做出科学的判断。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广大读者所关心的国际热点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问:您认为这些研究和探索的新认识都有哪些,具体来说,有哪些认识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
   汝信:我认为有三点认识,我们必须重视。第一,这次危机正是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除了个别经济学家曾有所预见外,包括当政者和经济界高级人士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是缺乏思想准备的,他们甚至声称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已成为历史,经济周期也已不复存在,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预防经济衰退和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手段。在危机发生后,他们对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也仍然没有正确的本质的认识,而仅仅找到一些表层的原因,如金融家的贪婪、过度的投机行为、银行监管制度的缺失和公众消费信心不足等,甚至有人荒谬地把危机归咎于美国人的消费方式加上中国的货币汇率。他们否认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把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以及某些外部因素的冲击。与此相反,《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这本书的贡献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即源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和竞争的压力使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社会财富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则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这就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尽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以前经济危机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虚拟资本的急剧膨胀、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导致资产泡沫的破裂和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是生产趋向于全球化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却依旧,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未变。这就为众说纷纭的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释。
   第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也宣告了近一个时期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彻底破产。《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一书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及其促成这次金融危机所起的恶劣作用,做了深入的剖析,深刻地揭露其理论的虚妄和推行的经济社会政策的阶级实质。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代表西方垄断资本的利益,打着“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旗号登上历史舞台。1990年更以此为理论依据炮制了所谓“华盛顿共识”,主张压缩财政赤字降低社会福利、国有企业私有化、利率市场化、金融与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贸的限制和政府的监管、保护私人财产权等,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为后盾向世界许多国家强制推行。该书尖锐地指出,新自由主义已成为一种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它不仅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反而对受其影响的许多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它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由于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西方有些人提出要回到凯恩斯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以应付危机拯救资本主义。对此,该书也作了评析,指出这两种药方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无法根绝经济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趋势。应该说,该书打破了对这些西方理论的盲目迷信,使人正确地认识其理论实质和社会作用,是一服良好的清醒剂,证明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科学论断仍然是完全适用的。
   第三,以宽广的国际视野观测了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未来发展的走向。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力量消长的角度来看,这次席卷全球的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西方某些理论家所鼓吹的历史已告终结,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的神话,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合理性进行反思,这无疑将有助于现正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奋进。但更重要的是,当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苦苦挣扎的时候,中国却成功地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无法摆脱自身的痼疾,也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胜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也激励我们更努力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工作。中国的成功就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贡献。当然,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从不奢望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而只是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就是这样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
    1. 李慎明:国际金融危机孕育着社会主义的复兴
    2. 牢牢把握调整中的重大机遇
    3.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货币政策选择
    4. 国际金融危机的危机和机遇
    5. 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 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6.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公共经济政策解析
    7. 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8.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看中国的制度优势
    9. 国际金融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复兴
    10. 坚定信心 把握机遇 开拓奋进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