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过渡(不上传文档)
论社会史的整体性
发布时间: 2013-04-26    作者:小田    来源:河北学刊 2012-05-17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什么是社会史的整体性?言人人殊。但一个明显的趋向是,社会史总是围绕着完善"历史的结构"书写而展开。与传统史学对历史要素的制度性理解不同,社会史更重视个体意义上的日常生活要素,并以此为中心确定社会结构的边界及其核心要素。在社会边界内尽可能多地充实相关日常要素,使历史趋于全面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一重要义;在地方世界中(典型的如共同体)更方便地体现诸多日常要素之间的深层结构性联系,使历史趋于具象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二重要义;在人物、事件和时空等历史维度内部和之间更明显地建立起呼应关系,使历史趋于谱系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三重要义。以整体性为追求的社会史通过这些方面明显区别于传统史学,亦给未来社会史以“理性的指示”。 

  全文见附件 

  1. 论社会史的整体性_小田.pdf
  1. 风生水起:中国社会史研究之演进
  2.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3. 2010—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述评
  4. 新时期关于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5. 朱佳木:努力构建中国当代社会史学科
  6. 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学术传统与学科定位
  7. 李文:“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现状和学科体系”专题研讨会综述
  8. 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及其史学价值
  9. “水利社会史”探源——兼论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
  10. 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一种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