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科克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进行的谈判
在邓小平、卡特开了绿灯之后,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谈判在北京举行。美方的谈判代表是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卡特选择伍德科克担任驻华联络处主任[34],是因为伍德科克是一位经验丰富、广受尊敬而又立场坚定的谈判者。谈判开始时,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已经一年,同时也获得了中方的信任。他的助手是驻华联络处副主任芮效俭。芮效俭在南京长大,会说汉语,被视为美国国务院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而中方谈判代表是外长黄华,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方面无人能出其右。1936年,他曾作为后来写下著名《西行漫记》一书的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向导,带斯诺从北平到陕北见毛泽东;二战期间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在重庆和美国人谈判。[35] 1971年他前往纽约,任中国驻联合国首任代表。他在多位领导人手下工作过,能充分贯彻中共既斗争又团结的外交思想。在美中关系正常化谈判中,他一直坚持让美方说出中断与台湾关系的具体细节。他的两位助手也是与美国打交道相当有经验的外交官——章文晋和韩念龙。因此,双方派出的都是最佳团队。
伍德科克得到的指示是:每两周与中方谈判对手会见一次,先易后难,以体现谈判进展情况,最后解决向台湾出售武器等难题。目标是于12月15日美国国会选举几周后达成协议。[36]
根据指示,7~9月,伍德科克共与黄华举行了五次会谈,讨论了为达成两国关系正常化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但中国方面仍不了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由于希望进一步推进谈判进程,中国方面建议将所有问题都摆出来,美国方面表示同意。经过准备,双方就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交换了文件。双方都意识到,台湾问题是谈判成败的关键。中国坚持三原则,而美国则明确表示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37]
9月19日,卡特告知柴泽民,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中国随之停止了正常化谈判进程。10月3日,黄华在中国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处会见万斯,对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进行了批评。他还对美越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的做法提出警告,因为当时苏联正在越南建立军事基地,而且越南正准备入侵柬埔寨。[38]
10月初,邓小平在东京公开表示,如果遵循日本模式,他愿意尽快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同时,不反对美国继续和台湾保持经济文化上的联系。
10月底,卡特和布热津斯基开始担心,因为尽管他们严格保密,连国务院和国会都不知道伍德科克和他的谈判小组与他们的联系渠道,但如果不尽快推进正常化进程,泄密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布热津斯基通知柴泽民说,如果现在不抓住机会实现关系正常化,那就要等到1979年底了。不久,美国与台湾达成协议,将继续向台湾出售F-5E战斗机,但不会出售更先进的战斗机。[39]
中美之间的谈判继续进行,11月初,伍德科克和芮效俭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内容的谈判。开始,双方分别准备了一份关系正常化的声明草案并进行了交换,但后来双方决定,最好有一份只有一页纸的简短声明交给对方。11月2日,伍德科克向中国方面提交了准备于1979年1月1日发表的两国关系正常化公报草案。但中国方面正忙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会议,直到12月4日才做出回应。[40]
11月27日,邓小平同意接受华盛顿著名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的采访。邓小平告诉诺瓦克,中美关系正常化应该加速进程,这不但对两国有利,同时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他解释了“一国两制”政策,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可以保持不变。[41]
12月4日,韩念龙向伍德科克递交了一份略加修改的声明草稿,也称1979年1月1日是发表声明的最后期限。会见中,韩念龙告诉当时还没有与邓小平直接会谈过的伍德科克,邓小平想见他。由于不知道具体会见时间,伍德科克让芮效俭取消计划好的旅行,随时准备去见邓小平。[42]
12月11日(北京时间12日)下午,也就是伍德科克会见邓小平前一天,布热津斯基在华盛顿会见柴泽民,递交了韩念龙12月4日给伍德科克声明草案的美方修改稿,并明确表示,这是卡特修改过的。卡特同意1979年1月1日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目标日。他还向柴泽民通报了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问题、中东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上的美方立场。他说,美国希望在1月1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并事先向柴泽民通报,美苏可能在1月举行首脑会晤。他还提出了卡特对邓小平的邀请,希望邓小平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声明发表之后立刻访问美国。[43]
第二天也就是12月13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伍德科克时,同意了前一天卡特在华盛顿给柴泽民的草案。[44]让卡特感到意外的是,邓小平不但立刻接受了访问邀请,而且说会在几周之内成行。[45]邓小平说,最方便的时间是1月底。他还说,虽然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这和美国关于台湾问题应该和平解决的声明并不矛盾,美国可以继续和台湾保持经济文化关系。他同意美国的要求,关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不予立刻废除,而是一年后失效,以遵循条约中关于提前一年告知的条款。另一方面,在条约失效前的一年时间内,美国方面不应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他说,向台湾出售武器会让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如果美国出售武器给台湾,“只会增加两岸发生冲突的危险性。”[46]
由于卡特已经发现有泄密的迹象并担心这会破坏中美谈判进程,美国方面要求把公布日期从1月1日提前到12月15日。根据布热津斯基的指示,在12月13日的会谈中,伍德科克提出在12月15日(华盛顿时间)而不是等到1979年1月1日才公布中美正常化协议。[47])邓小平同意了这一改动。
在收到伍德科克与邓小平会晤的报告后,卡特回电询问伍德科克能否完全确认中国方面已经了解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9月11日,卡特会见柴泽民时明确表示,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而布热津斯基也告诉了韩叙这一点,韩叙称完全不能接受。所以,很可能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会停止对台出售武器。伍德科克和芮效俭给中方的文件中明确提到,美国会继续对台湾的所有商业销售。虽然文件中没有明确提到武器销售,但销售武器给台湾也是商业性行为。美方可以认为中国清楚这一点。[48]
伍德科克和芮效俭一方面希望推进正常化进程,另一方也知道在宣布正常化之前要求再次会见邓小平有很大风险,所以他们回复说,如果中国方面仔细阅读并理解文件的话,就已经很清楚了。不过,他们不排除中国最高领导人没有完全理解“文件内涵”的可能性。
华盛顿时间12月14日晚,即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前一天的晚上,布热津斯基根据卡特的指示电告伍德科克,他们应该在宣布之前再次会见邓小平,清楚说明美国会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12月15日(北京时间)伍德科克收到电报,他只能要求邓小平在当天接见他。在当天下午4点与邓小平的会见中,伍德科克很技巧同时又坦率地说明了这一问题。邓小平可能原本认为,中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就意味着停止军备销售,所以看上去异常吃惊,他大发脾气:“你们为什么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他指责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是侵犯中国主权[49]。做了大约十分钟的抗议之后,他问伍德科克:“我们该怎么办?”伍德科克回应说,两国建立正常关系后处理这些问题会更容易些。邓小平只简单回答说:“好。”[50]
12月15日晚9点(北京时间12月16日上午10点),卡特按原计划在华盛顿通过电视宣布,美中已经就关系正常化达成协议,协议将于1979年1月1日生效。对此,台湾当局和他们在国会的朋友十分恼火,其他保守派也批评美国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决定,但民众的总体反应是支持卡特,支持正常化。邓小平则开始为美国之行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