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9-12-26    作者:陈武 陈天子 李燕萍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3-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演变历程、特征、动因、进入模式、组织结构及成效等内容。研究发现,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经历了"萌芽→起步→调整→加快"4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领域日益拓展、形式丰富多样、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主要特征。拓展国际市场,追踪、获取技术前沿,培育国内研发人才,规避母国和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差异风险是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主要动因。跨国公司结合自身实力,普遍采取并购、绿地投资、共建研发联盟等模式进入东道国,且呈现出综合研发网络等多元化组织结构类型。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面临的困境,从模式转型、组织战略变革、新兴经济体间合作、政策整合与集成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全文见附件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机构_走出去_的探索与实践_陈武.pdf
  1. 智库是热还是躁
  2. “一带一路”呼唤深化国别研究
  3. 建立体制对创新的包容是当务之急
  4. 行政与学术角色分离还须深化细化
  5. 我国成立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6. 小银行在资管方面能力还不及格
  7. 把握推进决策研究的关键环节
  8. 推进智库建设须把握的原则
  9. 冯俏彬:财税改革需要适度“开门”
  10. 技术转移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