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教育史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12-05-15    作者:赵京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2-03-15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2年起,在高等学校里开展了一场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这场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起了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体制,即所谓的“苏联模式”①。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这种模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唯一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开始反思这一模式给中国人才培养带来的利弊得失。其间,有些学者把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归咎于对“苏联模式”的全盘照搬。笔者通过梳理史料,认为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中国高等教育是在何种背景下走上学习苏联的道路,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判断当时接受“苏联模式”是否有其合理性;二是需要考察当时提倡学习苏联经验时,我们是否清楚具体要学习哪些先进经验以及如何学习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判断当时接受这一模式时是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三是需要考察当时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是否存在机械照搬的现象以及是否得到纠正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判断该过程中是否真的存在“全盘照搬”的问题。

  一、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提出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以俄为师”,他说:“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1]“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1](p1481194910月,刘少奇指出:“苏联有许多世界上所没有的完全

  

  [收稿日期]2011-12-06

  [作者简介]赵京,助理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部,102617;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100009。

  ①本文所说的“苏联模式”特指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中承袭的某些苏联人才培养的方式。

  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只有从苏联才能学到这些科学知识。例如:经济学、银行学、财政学、商业学、教育学等等”,[2]明确提出教育领域要认真学习苏联经验的问题。1949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确定为建设新教育的方向。

  之所以借助苏联经验,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迫切需要大批有革命立场和技术经验的干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冷战与封锁政策,不能依靠其继续为中国培养人才,而苏联已有3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并且愿意支持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教育上许多方面也优于欧美国家,所以无论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还是出于对苏联教育的认识,中共中央选择苏联的教育经验作为学习的榜样都是合情合理的。

  此时,中央只是提出要向苏联学习,“借助”苏联经验发展中国的教育,并没有提什么都要学习苏联,同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成就与经验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态度。19495月,周恩来在谈到新民主主义教育时说:“我们对欧美文化的态度是否定其反动的东西,同时吸收其好的东西,为我们所用。”[3]

  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初步的改造,但是除了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和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改革以外,高等教育领域向苏联学习的行动并未普遍开展起来。这种状况显然与中央的要求和期望不符,教育部认为这是由于高校教师思想上还存在着抵触情绪所致。[4]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后,教育部认为已经扫除了学习苏联进行改革的障碍[5],于是在1952年的工作要点中发出了加紧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指示。19532月,高等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提出了“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的教育建设经验”的口号。[5](p193)1954年,时任高等教育部部长的杨秀峰也提到:“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开始不久,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也还远不系统化和深入,还存在着很多形式主义”,因此,高等教育部提出“必须更进一步地全面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5](p398)

  从上述可以看出,中央从提出“借助苏联经验”到提出“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自1952年到1955年,在中央领导人和高等教育部负责人的讲话中很难看到提倡学习苏联之外各国教育经验的论述,直到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才再次提到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

  二、对苏联经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学习方针的确立

  (一)对苏联先进经验精神实质的认识过程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从思想和体制上扫清了障碍,自1952年秋开始,高等学校展开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核心的教学体制改革。在此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较为严重的忙乱现象,一次发生在1952年下半年,一次发生在1954年秋季,暴露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如课程门类过多、上课时数过多、教学内容重复、基础课与专业课比重失调等,这直接导致师生负担过重、健康状况下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19539月召开的全国综合大学会议上,马叙伦提到:“苏联教育的先进性,表现在教育方针、教育制度、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方面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6]这就突破了人们以往对苏联经验简单化的理解模式,从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角度指导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和理解。自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苏联课程背后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三者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各系具体条件规定各课程的比重、联系与开设的顺序,从而纠正了过去简单压缩苏联高校五年制教学计划为中国四年制教学计划的错误。

  195410月,在第二次全国高等农林教育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杨秀峰指出:“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学习苏联科学研究结合实际需要,根据群众实践来丰富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学习苏联先进的技术;要学习苏联先进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要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工作者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按计划办事的工作作风。”[5](p398)这是我们在经过了艰苦的探索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

  (二)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究竟应该如何学习苏联经验办好高等教育?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知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所以在提出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同时,强调要注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早在194912月政务院第11次会议通过的《政务院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就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方针为“教学与实际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按照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一所新型高校,所以其教育方针对其他高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1950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我们特别要学习苏联的科学与技术的成就,并使之结合中国生产建设的实际,逐步地求得普遍的应用。”[5](p23)遗憾的是,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学习苏联经验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719537月,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稳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议》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决议要求:要诚心诚意地、踏实地学习苏联,领会苏联经验的实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运用苏联经验。[5](p231)

  三、对学习中出现的片面性的批评与纠正

  教学改革伊始,中央就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学习苏联经验,没有要求全盘照搬,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学习苏联经验时存在教条主义倾向和把苏联经验绝对化的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和高等教育部高度重视,先后多次批评并作出指示:“不认真学习苏联经验,不体会苏联教育理论与经验的实质,不认真结合中国的实际,而只是形式地机械地搬用苏联经验是不对的”,“学苏联先进经验一定不能硬搬”,“苏联的制度办法我们一定要学,但是学一定要研究。如果不经过研究就不要用”,“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并密切结合中国实际”。[5](pp265445)

  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把苏联经验绝对化的原因是:

  第一,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革命,可是对教学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缺少必要的准备。从世界高等教育史来看,各国开展教学改革都是非常慎重的,大多要经过论证、试验、推广、总结等几个阶段,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但我们受制于当时国际国内的总体形势,不可能开展一场常规的教学改革。只能是边改革、边总结、边纠正,思想准备不足。

  第二,缺乏领导大规模教学改革的经验。新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经验尚不够系统和正规,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持续的时间还比较短,没有来得及系统总结。尽管中央敏锐地指出了教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试图纠正,但是由于缺少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措施,这些正确的指导方针与原则无法落实到实处,从而难免流于形式。

  第三,在学术领域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使得人们无法参照苏联之外的国家的教育经验,这就容易造成对苏联经验的盲目接受。

  尽管在教学改革中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在改革中注意结合中国实际,部分地发展了苏联经验。例如,清华大学在翻译和初步使用苏联基础理论课的教材后,针对教材中的缺陷,提出“少而精,抓关键”的教学改革方针,从而保证了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李卓宝:《解放初期高教领域学习苏联结合中国实际的某些历史经验》,《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09年。又如,中南矿冶学院电工学教学小组在修订“电工学”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撰写每一章节的大纲,精简了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直接使用苏联译本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质量不高的状况。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的工作,该教学小组深刻地认识到“要不折不扣向苏联学习,不是机械地搬用苏联教材,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把苏联先进的科学成果中国化”。[8
  
总的来看,中国学习苏联经验是积极而主动的,虽然走过弯路,但是经过学习和总结逐步成熟起来。无论从当时国内、国际的历史背景来看,还是从建立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这一目标来看,中共中央提出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政策都是合理的,并且通过这一模式培养起来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教条主义、片面性等问题,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为局部发生过这类现象就断言在整体上对苏联经验的学习是“照抄照搬”。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也不完全符合历史的事实。

  [ 参 引 文 献 ]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3页。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3]王明达:《在“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2期。

  4]钱俊瑞:《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人民教育》1951年第2期。

  5]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90页。

  6]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7172页。

  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8]《我们是怎样修订“电工学”教学大纲的》,《高等教育通讯》1953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11-12-06

  [作者简介]赵京,助理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部,102617;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100009。

  ①本文所说的“苏联模式”特指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中承袭的某些苏联人才培养的方式。

    1. 1950年代苏联图书馆事业对中国的影响
    2. 赵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3. 教学改革不能只图表面热闹
    4. “深化教学改革,不能用体制机制改革代替”
    5. 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6. 改造课堂切中高职教学改革“要害”
    7. 深化课改重在推进教改
    8. 教学改革接地气 立德树人润无声
    9. 浅析教学改革对我国教育体制变化的影响
    10. 以产教融合理念统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