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教育史
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 2010-02-24    作者:褚宏启    来源:《教育研究》 2010-0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差距巨大,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在城乡间发展很不均衡,教育二元结构现象突出。[9]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机会不平衡,师资力量不平衡等。

   (三)教育体系建设缺乏城乡统筹
   城乡教育发展中,既没有运用城乡一体化的策略建设教育体系,也没有建成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没有从功能区划上、空间布局上统筹规划城乡教育体系,而是分开规划、区别对待,把城乡教育作为两个分离的子系统。如同必须用民主的方式建设民主社会一样,建构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必须运用城乡一体化的策略。一体化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运用城乡一体化的策略建设教育体系,才能均衡布局,充分利用城乡教育优势,建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才最有助于均衡发展、提升效率、提高质量。
   尽管农村地区已经开展多年的“三教统筹”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有益尝试,但也只是局限于农村教育子系统内部,城乡之间各级各类教育的联动互助非常不够。有的学者因此提出“新三教统筹”,即城市教育、县镇教育和乡村教育的联系、互动与统筹发展。[10]此外,城乡学校之间还应该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联动模式和互助机制。

   (四)城乡教育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城乡教育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我国城市化进程,集中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进城务工农民职业培训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三个方面。
   进城务工农民是农民与市民间的第三个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新生的社会第三元。依此为基础,有的学者提出“三元社会结构”的概念。[11]随着社会的三元结构日渐清晰,教育的“三元结构”也随之显现,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进程中人口的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与教育接纳性不足之间的矛盾,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教育边缘化问题凸显。[12]因此,现行的教育体系必须主动作出调整,建立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
   农民进城务工,是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是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走向城市化的重要通道,它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城市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但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素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亟待通过继续教育予以提升。我国进城务工农民培训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培训的投入不足,培训的规模较小,培训的质量不高,培训的时间难以保障,女性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发展培训极为薄弱。[13]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的有序转移和有效转移,因此,在建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时,应该把非正规的继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板块重点建设,摈弃那种重视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的传统做法,建立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城乡新教育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进城务工农民问题以及居住在城市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密切相关。城乡发展的现实落差、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管理与教育的失误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品格表现、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4]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三条途径。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使进城的农民工可以返乡就业,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二是改善制度环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限制,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三是完善现有农村教育体系,让留守儿童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这是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在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规范并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把农村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用强化的、优质的学校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

    1. 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的回顾与省思
    2. 公平与效率: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演进(1949—2022)
    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推进策略与演进逻辑
    4. “文革”时期的陕西高等教育及高校校报
    5. 中国发出进一步教育改革动员令
    6. 浅析教学改革对我国教育体制变化的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