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慈善事业与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
发布时间: 2010-08-10    作者:窦玉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07期特别策划“面向21世纪的中国慈善事业”文章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发展慈善事业成了一个普遍公认的世界潮流。在中国,这股潮流更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提速,成为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民间慈善事业被中断,民间慈善组织也基本被取消。“文化大革命”中,慈善成了负面文化价值的代表。无论报刊、电视、文学、影视作品还是人们的日常言谈,只要提起慈善都是伪善,慈善家都是伪善人。直到1991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慈善事业”条目中仍解释为“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当时社会主流价值对慈善事业的评价可见一斑。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艰难起步。
  1994年4月,中华慈善总会成立,标志着慈善冲破禁锢,揭去它伪善的面纱。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方案》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标志着慈善首次进入政府文件。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标志着慈善第一次写进党的重要文献。2005年11月2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中华慈善大会召开,由民政部颁发了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向全社会发出了政府支持慈善事业的强烈信号。特别是2008年12月5日,民政部在京召开第二届中华慈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亲切会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的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称赞“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希望社会各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慈善事业!
  中国慈善事业就是这样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春天,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慈善事业大事记
    2.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不容忽视
    3. 中国慈善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4.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现状、路径、前景
    5. 红十字会创建:中国慈善界“第一伟举”
    6. 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地方政策革新与农民社会公民权演进
    7. 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社会保障
    8. 社会建设走在前
    9. 辉煌“十二五”: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成就显著
    10. “农民进城”应消除社会保障差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