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体制改革史
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9-06    作者:钟瑛    来源:国史网 2009-09-06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新中国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转变。面对历史与现实,如何看待和评价建国初期新中国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近年来学术界多有讨论。

  一、关于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研究

  大量研究观点认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因此,对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的讨论,要历史地来看待,必须放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分析。

  刘国光将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归纳为5个方面:一是苏联的影响;二是解放区供给制的做法;三是三大改造时期的统购包销;四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长制、等级制的封建残余;五是新中国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还有,武力指出:计划经济实际上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极端化的模式。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计划深入经济运行的程度,取决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手段和力量。计划经济之所以兴起于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政府是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拥有强大的权威和力量;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之所以发生革命,一般都是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国际资本压迫,经济落后和不独立,因此要求实行赶超战略,而计划经济所具有的强大社会动员能力、政府集中资源配置以及高积累机制,都使得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后去选择它。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建立了强大廉洁的政府,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是,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

  有学者对新中国之所以最初选择和建立的是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观因素主要有:一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制约,把计划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单一的计划调节看作经济运行的唯一机制;二是由于缺乏经验,照搬了苏联模式。客观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的影响;二是建国初期由稳定物价的斗争而带来的商业和财政金融管理集中统一化的影响;三是发展战略和经济自身环境的影响。上述主观因素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决定当初选择的更主要的是客观因素。正是因为以上背景因素,计划经济就成为新中国唯一的选择。[]

  陈甬军则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提出一个假说: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原因,是由其内在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的要求决定的,因而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之后的一个必经阶段。新中国在50年代之所以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要搞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是意识形态因素,通过加快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其制度和发展目标因素,国际经济环境的空间限制是发展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中心,搞计划经济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不存在可以替代的其他道路。对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分析,需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从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看,它是在当时经济发展多重约束条件下的一个现实的体制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1. 建国初期民族院校开展的社会调查述论
    2. 建国初期劳动教育的兴起与上海的地方性实践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图书馆建设研究
    4. 新中国建国初期法制实践的特征
    5. 浅析建国初期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
    6. 建国初期中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历史地位
    7. 建国初期城市街道民主改革运动述论
    8.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成功治理乞丐问题历程及经验追溯
    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措施述论
    10. 试论建国初期新中国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