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城乡建设史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诞生记:承载亿万农民新期待
发布时间: 2010-02-04    作者:武义 赵承 车玉明 董峻    来源:新华社 2010-02-04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0年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河北省三河市农村,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谈发展。考察中,他对村民们说:“最近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总书记的一席话,给村民们带来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勉励。

  总书记讲到的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就是日前由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已是新世纪以来的第7个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回顾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诞生过程,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解决“三农”新问题的创新精神,必将为广大农民带来新的福祉,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好政策催生好局面,新情况需要新思路——新的一号文件从经济全局和世界大势把握“三农”问题,与前六个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突出创新

  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关系着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际能力,也关系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三农”工作出现的新形势,在落实2009年强农惠农措施的同时,及早谋划2010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成为迫切的需要。

  早在2009年7月,中央就提出要求,研究筹备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考虑起草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农业绝不能出问题;要有效扩大国内市场,农民就必须有购买力;要有效保持整个社会稳定,农村就必须稳定。这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

  “对起草新世纪第七个一号文件各地区部门都没有任何犹豫,各方面都认为这是必须出台的文件。这是个风向标、导向,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重要体现。”起草组的一位负责同志说。

  这是一组巧合的数据——2004年到2009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全国连续6年粮食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有较高增长。巧合的背后,蕴含着必然的联系。正是6个一号文件推动“三农”工作出现了少有的好局面。

  2009年预计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比上年增产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连续3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农民收入首次登上5000元台阶。从2004年到2009年的6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在7.7%以上,6年人均纯收入的绝对额将近翻一番。

  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全面提速。单是2009年一年,就有6000多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左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覆盖对象到年底为463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安排了320个县开展试点。

  农村改革亮点不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国25亿亩集体林地中,确权到户的已有15.1亿亩,占集体林地的6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在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底为11万个,现在超过22万个。同时,供销合作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农垦企业和国有林场改革也迈出了重大步伐。

  农村干群关系良好,社会保持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深得民心,广大农民心气较顺。

  但是,“三农”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方面,长期制约“三农”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农业设施、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农业富余劳动力总量庞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另一方面,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外部形势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有不确定性;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日益复杂,农产品市场走势有不确定性;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气象条件有不确定性。

  站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正确判断形势,确定发展方略,至为关键。“三农”形势怎么看、文件主题怎么定、政策措施怎么出成为要着重解决的三大问题。

  广泛的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们首先行动起来。

  从2009年8月到9月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湖北和江苏召集会议,来自全国近20个省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负责人汇聚在一起,走村头,看地头,一边调查,一边座谈。

  10月13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刚一结束,中央就批准成立文件起草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亲自主持起草工作。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23个部门的50多人集中办公,开始了近3个月的文件起草工作。他们中既有来自部门和地方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又有德高望重的专家、思维活跃的学者。

  起草组的同志们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就发展形势、政策重点等进行深入研讨。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多改革,如果不统筹城乡就无法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说“农”,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在一起、与世界经济走势联系在一起。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个根本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尽管我国经济率先回暖向好,但基础不牢,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为“三农”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又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两个方面是互动的。2010年在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的条件下,务必要做好“三农”工作,这一基础支撑决不能出问题。

  ——形势越好,越要居安思危。连续6年增产增收后,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来之不易,农业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大,基础还很脆弱,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农业基础脆弱,不仅仅是生产力基础脆弱,对“三农”的基本认识、农村的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系和基层组织都应当进一步夯实。

  形势分析在一次次调研中更加明朗,发展思路在一次次讨论中逐步清晰。

    1.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创新
    2.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收入政策的调整及启示
    3. 国办关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
    4. 从新世纪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看“三农”发展
    5. 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析
    6.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三农"投入步入机制化新时代
    7. 21世纪以来中国三农政策走向研究
    8.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适度”
    9. “三农”与“三牧”政策对比: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分析
    10.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1.5亿人参与讨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