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传统的纺织业“变脸”了。我国最大的纺织基地绍兴,长期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价格”的短腿。2008年,入住绍兴轻纺城的多家民营企业在政府组织下,联合成立了纺织研究院,聘请专家实施科研攻关。2009年开始,绍兴很多规模纺织企业开始大量聘请海外雇员,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全球时尚中心也都有了绍兴人自己的设计中心。向设计、营销这条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升级,绍兴纺织业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凤凰涅槃。“七色彩虹”是对美出口最大的中国针织面料供应商,以往生产的普通面料,售价仅为每米10元左右。升级后,每米面料可卖到60多元。
产业集群之路加速启动。“领带之乡”嵊州市,不再着眼于“一根领带打天下”,相关产品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家纺、丝巾、服装……许多企业还一改在嵊州埋头生产、坐等经销商上门取货的经营理念,主动出击到全国各地进商场、设专柜、开品牌店,扩大营销网络。嵊州市政府也因势利导建起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构筑集交易、仓储、展示、科研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群,推动简单集聚的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化。
拆解业是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企业在为台州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原料的同时,拆解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油污、废水、废气……转型升级是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齐倒掉?台州人倒掉了“脏水”留下了“孩子”。“齐合天地”是台州最大的拆解企业,如果你现在再到该厂,会看到花草遍地,绿树成荫,俨然一座花园。是技术创新让该企业完成了蜕变:原先拆解电线时靠燃烧分离出铜丝,现在用机器分离,100%解决了废气问题。
由“低小散”向“高新尖”转化,企业实力必然大增。近日,温家宝总理来浙考察的浙江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采用目前国际电梯曳引技术最先进的驱动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具有能耗低、绿色环保的特点。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目前这个企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机动叉车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带来什么结果?浙江人久久期盼的“老虎”终于出现了!不独是吉利、娃哈哈、阿里巴巴,名不见经传的杭州海兴电器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一口气签订了4家海外工厂投资协议;以生产汽车配件万向节闻名的万向集团,在“严寒”中逆势而上,已在电动汽车产业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然,浙江在做好“增量文章”上,更是下足了功夫——以发展支撑力强的大项目为依托,努力把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光伏产业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政府强力推动下,浙江已经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大省。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推薄膜电池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迈入“薄膜时代”;国内首个屋顶大型光伏电站系统也在浙江投入运营。
新昌是个山区小县,依托高新技术支撑,三花集团开发的“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一年半时间申报了52项专利,能效提高30%以上,体积减小30%以上,材料重量减少约50%。一个高科技产品,让这个企业在同行业一举领先。
尽管陆域面积小,但浙江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海洋资源大省。在转型升级中,浙江当然没有忘记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做“强”海洋天更阔。
有一件事让宁波人一直心绪难平:长期以来,货到货运,货运货到,一船船一车车货物仅仅是从宁波港过一下手而已。宁波港得到的只是“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装卸费。尽管近些年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但效益始终没有突飞猛进。宁波北仑区区长华伟把症结归结为:“酒肉穿肠过”。
现在,宁波人开始把港口变成市场平台:发展港口物流业,建设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中介组织。这一变化,带来的效益是惊人的:拿正在建设的钢材交易市场和煤炭交易市场来说,以前,每年顶多只能收到10多亿元装卸费,而通过市场平台交易后,每年的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
过去,渔民捕上鲜鱼后,经过简单冷冻就销往市场,个头小的、粗加工剩下的都当废料丢掉。现在,经过延伸产业链条,许多东西变废为宝。记者在象山县石浦南方水产公司看到,原本被当作废料丢弃的鱼骨,加工成松脆美味的休闲小食,售价高达每公斤91元。
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也使浙江的服务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2009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57.6%。三产对浙江经济的贡献首次超过工业。
大家对刚刚结束的“杭州国际动漫节”可能还记忆犹新。你知道吗?“杭州制造”的国产动画片,不但占领了国内荧屏,还冲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2009年杭州共生产原创动画片35部、1477集、27409分钟,产量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动画片共8部,同样居全国第一。
转型升级不能只局限于经济结构内部。社会环境优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执政能力提高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保证;只有社会环境、执政能力一齐升级,可持续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转型升级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局限于经济结构内部。如果社会环境没有得到优化,执政能力没有根本提高,那么经济转型升级就很难取得成果。这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
基于这种认识,浙江把社会环境优化、执政能力提高,当做转型升级的两翼,促两翼齐振,让整个系统一起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