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云南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时间: 2010-02-25    作者:周皓 任维东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困难,云南省重点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教育”,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保增长成效明显

  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云南及时出台了扩大就业、帮扶企业等11个方面共350多条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出台电价优惠、重要商品收储、工业品促销等政策措施,破解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在中央安排的四批扩大内需资金中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156亿元和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券资金84亿元,省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预算内资金60亿元用于重大项目建设,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突破2000亿元大关,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增长。

  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168亿元,增长12.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490.8亿元,增加130.6亿元,增长9.6%。除外贸进出口总额外,云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

保民生安居乐业

  去年4月28日,省政府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专题会议,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低收入群众‘居者有其屋’”,随后启动了50万套城乡住房建设,其中农村35万户,城镇15万户。根据全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三分之一左右在国有工矿企业、林业、农垦系统的实际,云南省政府决定将“城市”保障性住房改为“城镇”保障性住房。这一字之改,使云南省12.5万户工业战线上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沐浴到了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温暖阳光。

  在廉租住房实行先租后售的政策过程当中,云南省还探索出廉租住房的政企共建办法,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房源,努力为农民工寻求解决住房的保障办法。保障性住房建设覆盖城乡,延伸至困难工矿企业和农林场、先租后售、政企共建。许多以人为本的创新举措,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云南经验”在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推广。

  为了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云南大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新三年行动计划,整合资金48.3亿元,加快推进六大工程和30件实事的落实,对莽人、克木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帮扶,加快这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边境安宁和民族团结,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民族、宗教和谐稳定,维护边境安宁。

保教育多管齐下

  2009年云南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中央和省级政府共投入教育专项经费76.53亿元,比上年增长46%。云南省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普九”目标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

  完成了鲁甸、镇雄、澜沧最后3个县的“两基”攻坚任务,实现全省129个县(市、区)按规划如期实现“两基”目标。扩大“两免一补”政策覆盖面,免除了640多万名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向208万名家庭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筹措投入45亿元推进校舍安全工程,超额完成原定15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任务。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云南编撰的“三生教育”教材进入13个省市,其中被10个省列入地方教材目录。“三生教育”的实施为全国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索了新的思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1. 劲鼓“廉帆”助跨越
    2. 云南:11月下旬将对10单位进行巡视
    3. 云南多元宗教共处的类型与基本模式
    4. 全力支持云南地震灾区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5. 国务院办公厅:有序做好支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6. 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赶赴云南地震灾区
    7. 煤矿安监局就云南富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布警示通报
    8. 云南永善地震已致26人受伤 云南省拨300万元救灾
    9. 崇俭抑奢 展现云南精神
    10. 儒学对云南少数民族哲学的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