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经贸整合、利益认知与政治立场:台湾民众两岸经贸态度的动态分析(2004-2016)
发布时间: 2020-01-07    作者:陈玮 耿曙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2019-04-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两岸经贸全面开放迄今已历十载,对国家统一而言,此政策承载着赢取台湾民心的重任。那么,台湾地区民众两岸经贸态度如何,又经历哪些变化?本文在扩宽时间纵轴后发现,他们的两岸经贸态度曾经历剧烈起伏——从早先的热烈期待,到中期的不安质疑,再恢复至近期的友好欢迎。在两岸经贸格局、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均未明显变化的背景下,是什么导致台湾民众两岸经贸态度的巨大变化?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作者针对台湾地区4轮平行民调(2004、2008、2012、2016年)展开分析,发现影响台湾民众态度的因素存在明显的阶段差异:在开放交流之前与初期,认同因素主导民众的经贸态度,随着两岸交流扩大,阶级因素的影响越发重要。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由于承受能力较差,相对剥夺感较强,台湾社会底层民众对两岸经贸的反应更加强烈,立场更为鲜明。从上述发现来看,民众通过感受经贸交流对切身利害的影响,然后形成政治态度。换言之,是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利益,左右了台湾民众的政策立场。本研究一方面追踪台湾政治如何从"认同政治"转向"阶级政治",另一方面也以两岸经贸互动为案例,厘清"经济"与"政治"间复杂的交互关系。  

  全文见附件

  1. 经贸整合_利益认知与政治立场_台_省略_的动态分析_2004_2016_陈玮.pdf
  1. 岛内反对“台独”、赞同“九二共识”的主流民意
  2. 台湾选战的“定海神针”
  3. 2011年对台工作会议举行 贾庆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4. 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5. 陈云林与江丙坤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6. 谋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
  7. 两岸互释善意方能行稳致远
  8. 两岸历史性握手——“汪辜会谈”始末
  9. 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
  10. 两岸两年跨越一甲子:要政治智慧不要歧视攻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