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台湾选战的“定海神针”
发布时间: 2012-01-20    作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01-19
  字体:(     ) 关闭窗口
  台湾“二合一”选举中,一个耳熟能祥的关键词——“九二共识”,以史无前例的曝光率频密出现并被推向选战舞台的聚焦点,最后竟成为蓝营扭转乾坤,最终获胜的“定海神针”。以至有媒体称:在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大是大非面前,支持“九二共识”——这种选战中不同以往的响亮呼声,超越了所谓蓝绿阵营和“弃谁挺谁”的抉择。台湾民众要“挺”的是自己的安定幸福、台湾的生存发展以及两岸的和平共荣;要“弃”的是分裂、冲突、对抗和动荡不安,因而最终出现的结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诚然,“九二共识”也不是最终解决两岸问题的通天长梯,但它确实是现阶段两岸间行之有效的政策架构。台湾民众已经从这几年亲身感受的现实中体悟到“九二共识”为两岸和平发展打开了大门。正如台湾《联合报》社论所言,评论“九二共识”不能只见到ECFA等经贸交流的效益,更应看到它所创造的两岸和平红利及友善环境;“九二共识”不但是两岸关系的“总开关”,其实也是台湾内外整体政经情势的“变压器”。在它面前,岛内各阶层人士显示出罕见的集体理性。
  经此一役,台湾岛内要求两岸友善和解的情绪和呼声空前高涨。面对胜选后岛内激发出来的空前热情和澎湃呼声,马英九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展现更高更大的格局,加速推动重大两岸政策,实现稳中求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人们热切期待。
  (作者为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 岛内反对“台独”、赞同“九二共识”的主流民意
    2. 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的回顾与思考
    3. 概论1987至2012年两岸关系发展脉络
    4. 概论1987年—2012年两岸关系发展脉络
    5. 经贸整合、利益认知与政治立场:台湾民众两岸经贸态度的动态分析(2004-2016)
    6.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研究述评
    7. 两岸关系发展要有大方向的规划
    8. 两岸两年跨越一甲子:要政治智慧不要歧视攻击
    9. 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
    10. 两岸历史性握手——“汪辜会谈”始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