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世园会接待游客1560多万人次 盛会落幕 绿色延续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2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华社西安10月22日电(记者陈钢 冯国)蒙蒙细雨中,盛开了178天的“世园之花”,22日与人们依依惜别。世园会为古都西安留下了浓厚的“绿色印迹”,“绿色引领时尚”的理念还将延续。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今年4月28日开幕,展示了西安绿色、时尚的新形象。在世园会,人们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种植物,各种风情的园艺和雕塑,风格各异的建筑,还欣赏到来自38个国家和国内19个省市的文艺演出。

  国际化的园艺盛宴,世园会的鲜花、丛林、绿水,颠覆了西安固有的形象,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副主任、西安市政府秘书长张建政说,西安世园会累计接待游客1560多万人次,超过1200万游客接待量的预期目标,创世园会历史新高,带动西安旅游业实现大幅增长。来自兰州的游客王志明说:“在西北地区,这样一个到处是绿、到处是花、到处是水的生机勃勃的大公园,真让人想象不到。”

  超过15万名外国游客参观了西安世园会,他们对世园会和西安的良好印象会传播到世界各地。日本游客冈本荣子说:“来到西安,除了看到这里的古老,还看到了活力与时尚。”

  西安世园会既是园林盛会,又是一次文化盛宴,成为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平台。世园会四大标志建筑中,长安塔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体现了隋唐时期方形木塔的神韵,又用现代技术和材料进行了诠释。而广运门、创意馆、自然馆则由国外建筑师伊娃设计,抽象、前卫、时尚。然而,高高矗立的长安塔,占有园区景观的标志地位,而广运门、创意馆、自然馆却以半藏于地下的“匍匐”姿态,自然洒脱而不张扬,虽然风格不同,却实现了巧妙的呼应与和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说:“世园会通过园艺和场馆建设,把风姿迥异的各国文化集中在一起,传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也表达了西安的开放和包容,促成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对话。”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杜克·法博表示,西安世园会的园区建筑和园艺格局创造了西安范例。

  张建政说,西安世园会紧紧围绕“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把“绿色引领时尚”的理念贯彻到筹办和运行中:开幕式取消大型庆典和焰火晚会,开创了展会新风;主要场馆建筑用料和能量系统全部采用新型环保材料;主办方还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十条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实践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说,闭幕之后,世园会的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将会延伸到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引导西安努力建设人文、生态、宜居的国际化大都市。

  世园会呈现的自然之美,是近年来西安生态环境改善、旅游特色嬗变的缩影。近几年来,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相继建成开放,秦岭北麓生态旅游观光带、沿渭河休闲度假区逐步形成,已逐步擦亮了西安“华夏古都、山水之城”的旅游名片。

  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说:“成功举办世园会,提振了西安发展生态旅游的自信。世园会之后,西安旅游业坚持人文、自然‘两条腿’走路的方向将更加明确,将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1.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中国艺术节23年发展历程掠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