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 阅读提示 >> 回忆胡耀邦
铁面无私胡耀邦
发布时间: 2010-06-10    作者:刘明钢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2010-06-10
  字体:(     ) 关闭窗口

铁面无私胡耀邦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胡耀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铁面无私,为全党干部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
  1952年,胡耀邦夫妇终于在四川南充迎来小女儿的诞生。全家人特别高兴,孩子的外婆说,已经有了三个孙儿,这回又有了孙女,应该满足了,就给刚刚降临人世的女儿起名满妹。按理说,这个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儿肯定备受宠爱。然而,胡家兄妹从小就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长大的,满妹也不例外。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副食品更缺乏,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满妹当时正在上小学,也吃不饱饭。她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时,最让人激动的事就是能吃到东西。”只有挨过饿的人,才能有这样刻骨铭心的感受。
  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但他给家里人也定下了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
  胡家三个儿子平时都住校,只有满妹一人是走读,在家里吃饭。炊事员老张自己有五个儿子,可一个女孩都没有,特别疼她。每当有客人来打“秋风”时,总是偷偷留下一点好吃的,给满妹回来吃。
  那时走读,中午要带一顿饭在学校吃。有一次,老张给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不巧被人发现,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张叫来问:
  “你给满妹带米饭了?”
  老张不回答。
  “不是规定一天只有一顿细粮吗?你怎么给她吃两顿呢?”胡耀邦接着说。
  老张涨红了脸,强辩着:“谁说的,谁说的?没有的事儿!”
  出了门,他自言自语地嘟嚷,“家里就她一个,人小又吃不了多少。同学们都带细粮吃,咱们家老带粗粮,怎么好意思!”
  在满妹的记忆中,只有这一次,父亲过问了家里的柴米油盐。

    1.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 《胡耀邦文选》重要篇目介绍
    3. 程冠军: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
    4. 李正华:胡耀邦在拨乱反正中的历史贡献
    5. 沈宝祥:胡耀邦以实践标准检验总结“文革”
    6. 沈宝祥:胡耀邦关于支持揭露康生的讲话
    7. 胡耀邦如何面对被拆迁群众
    8. 胡耀邦:正直无私 坦荡胸怀 光明磊落
    9. 胡耀邦痛心浪费提倡四菜一汤
    10. 父亲胡耀邦与温总理的交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