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 阅读提示 >> 回忆胡耀邦
毛泽东与胡耀邦:亲点他做团中央书记
发布时间: 2010-04-15    作者:高勇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04-15
  字体:(     ) 关闭窗口

——秘书高勇回忆耀邦二三事 

    19593月,“三年困难时期”刚刚开始,组织上调我去给胡耀邦做机要秘书。从那时起,我在胡耀邦身边工作多年,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同经“文革”,同关“牛棚”,同下干校,一起流放。耀邦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勤政廉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宽厚待人,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毛泽东亲点团中央书记  
  1952年,胡耀邦在川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任上,奉调进京。67,中共中央西南局转达中共中央组织部电报:“调胡耀邦同志来中央工作,务于7月底抵京。”这样,胡耀邦于7月下旬带着秘书曹令中、警卫员小蓝和长子胡德平,一行四人来到北京。他们的行李只有三只木箱,胡耀邦两只,曹令中一只。到京后,当晚住在北京饭店,第二天搬到了中央组织部在东华门附近的翠明庄招待所。  
  胡耀邦上调中央,原定是任建筑工程部部长的。他7月底到京,很快就到“八一”建军节了,有关部门安排他“八一”节晚上去先农坛体育场看足球比赛。在看台上,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告诉他:“你的工作有变化,一两天内会有人找你谈话。”
  胡耀邦对中央安排他去建工部工作是很高兴的。他打了二十多年仗,非常渴望搞建设,他说:“这下可以大搞建设了,可以盖大楼了。”他甚至把建国前二十八年概括成两个字,叫“革命”;建国后他也概括成两个字,叫“建设”。他这样概括,在“文革”中遭到严厉批判,说是“阶级斗争熄灭论。”  
  “八一”节后,果然有一天刘少奇办公室打电话来,说刘少奇要他晚上去谈话。  
  那天晚上胡耀邦从刘少奇处谈话回来,曹秘书问他:“工作定了没有?”他说:“定了,到团中央”。曹秘书发现他情绪不高。回到屋子,盘腿坐到床上,耀邦对曹令中说:“你看,我的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要去做青年工作。其实,陈丕显、谭启龙都比我合适嘛。”事后知道,原来是团中央书记冯文彬工作要变动,急需有人接替。刘少奇提出了三位接替冯文彬工作的人选,即胡耀邦、陈丕显、谭启龙。这三人当时都是年轻的省委书记,都是37岁,都是红军时期的红小鬼,又都在少共中央工作过。名单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大笔一挥,圈定了胡耀邦。毛泽东说,团中央的工作还是由胡耀邦来干好。  
  胡耀邦于810到团中央上班,立即筹备团的一届三中全会。82594,他主持召开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于823830两次主持中央会议讨论团的工作。第二年(1953年)62372又召开了团的二大,毛泽东接见团代会主席团,又一次讨论了团的工作。毛泽东这几次主持会议讨论团的工作,应该说把团的大政方针都定下来了,胡耀邦则结合青年团的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和中央的指示。  
  毛泽东指示,青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青年团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他说,青年团要像地球一样,既要围绕党这个太阳(中心)转,又要自己转动,既要公转又要自转。  
  胡耀邦根据这个指示,把青年团思想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提出《中国青年报》要多办一些副刊。一个时期《中国青年报》创办了《周末》、《自学》、《科学与卫生》、《长身体》、《长知识》、《青年团支部》、《舞台与影幕》等许多副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耀邦说,孔子生日要介绍孔子,中秋节要介绍中秋,还可以介绍穿裙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怎样使自己长高一点,怎样才能不胖(当时还没有“减肥”这个词);他还说,青年人声音要响亮优美,女高音,男高音,低嗓子不行,枯燥的东西给人印象不深。这些都抓住了青年的特点,很受青年欢迎。  
  胡耀邦从19528月到团中央,到196412月调陕西省工作,在团中央工作了十三年。应该说,这十三年是团的工作朝气蓬勃、有声有色的十三年,也是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十三年。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