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 阅读提示 >> 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未了心愿:处于进行时的政治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 2010-02-20    作者:    来源:《南方周末》 2010-02-20
  字体:(     ) 关闭窗口

  热门话题
  有点像巧合一样。1986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第一期,邓小平的头像登上封面,他被评为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
  上一次是1979年,也是第一期,他被评为年度人物。“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能够来个180度大转弯,如同让航空母舰在一角钱硬币上转圈?”《时代周刊》说,“西方人可能会觉得非常费解。”
  1986年,世界再次聚焦中国,聚焦邓小平。“现在我们满脑子想的是改革,”1986年5月20日上午,82岁的邓小平对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霍克说。
  这一年,中国的改革重点,由农村开始转向城市,邓小平这样描述:“城市改革是全面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文化、科技、教育领域,更重要的是还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新华社老记者杨继绳后来作过一个统计,“到1987年止,邓小平一共76次提到政改,其中最集中的,是在1980年和1986年。”
  如果现在来回顾,1980年是邓推动政改的起点,而到1986年,则达到了高峰。其间历经波澜,跌宕起伏。
  值得载入史册的是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当时受到普遍的欢迎,紧接着召开的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也在宽松的气氛中召开,人们称之为“民主的大会,改革的大会”。
  当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要求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方法要细密,步聚要稳妥”,“先要在少数单位进行试点,没有制定和颁布完善的条例前,一切非试点的基层单位,一律实行原来的制度。”
  由此暂缓的改革,在1986年又重新进入了邓小平的视野,他在6月10日的一次讲话中,一字一句地说,“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
  对于上次的搁置,邓也作出了解释:“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邓小平一连串的讲话,使政改一时成为了全国的热门话题,当年5月,《人民日报》重新刊登了他1980年的讲话,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决定,成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机构,并要求在次年7月之前,拿出具体文件。
  从事后的统计来看,1986年,邓小平涉及政改的讲话,一共达11次。
  政改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毫无疑问,政改的紧迫,来源于经济改革的压力,1986年的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此作出了解答,“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事实上,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设计,邓小平当年的讲话中,已经划出了清晰的界限,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江回忆,当时总结出了四句话:“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以此为内容的政改,在邓小平看来,“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9月28日,十二届六中全会。在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草案时,邓小平对决议中是否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最后表态了,“自由化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没有什么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自由化本身就是对我们现行政策、现行制度的对抗,或者叫反对,或者叫修改……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

  退休与接班
  另外一件一直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的事,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1972年,一位从北京下放到江西的老干部,参观了瑞金红都糖厂,在车间里上楼梯时,有人上前搀扶,这位老干部摆了摆手,说了句,“不要扶,我还可以干20年。”
  说这话的老干部,就是邓小平,时年68岁。
  如果从1972年算起,到1992年南方讲话,果然干了20年,如果从他1977年第三次复出,到1997年逝世,也是一个20年。
  这20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春秋,中国这艘航船,在他掌舵之下,演绎了一个个传奇。
  满怀“再干20年”豪情的邓小平,却在1986年,屡次提出了尽早退休的要求。
  早在3月份,香港谣传邓小平病倒,股票市场随即大跌,邓小平25日露面接待丹麦首相,他故意这样反问:“邓某人不在了,中国是否就会变?”就是这次露面,邓讲到了“正在考虑什么时候退休”。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9月来访时,邓小平告诉他,“我提倡废除终身制,而且提倡建立退休制度……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退休,对现行政策能继续下去比较有利,也符合我个人向来的信念。”
  3个月后,他又对来访的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说,“拿我来说,已过了82岁了,还能干吗?该让路了。”
  实际上,邓小平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早在1980年,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提出,要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并决心从自己做起,向这一政治顽疾宣战。
  邓小平退休的想法,在次年的十三大上,只得到了部分实现,在辞去其他职务后,他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留任中央军委主席。
  3年后,邓小平辞去了他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宣布退休。中午吃饭时,邓小平感慨地说,“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大孙女眠眠当即笑他,“爷爷真是理想主义!”
  毫无疑问,邓小平强力推进的领导人退休制和干部年轻化,使党内开始了大规模新陈代谢,1982年的几个数字可以作为例证:党的12大选举产生348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新当选的211人,其中包括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最年轻的是胡锦涛,时任甘肃省建委副主任,39岁。他们在此时进入政治的核心舞台。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