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事年表 >> 重大事件
我国60年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发布时间: 2010-02-20    作者:新华社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17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蓬勃发展,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已从一般性的学术交流、技术引进,上升到合作研究、合办科研机构以及参与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局面,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欧科技合作愈加深入。2008年11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七次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会议上,中欧双方就启动高水平和平等的中欧科技合作新机制——“中欧科技伙伴计划”达成一致,把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生物学等确定为重点合作领域。欧盟方面表示,在《欧盟第七个研发框架计划》的范围内,欧盟将与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替代能源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中草药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

  发展新能源,逐步替代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我国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已经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方面,与美、意、加及俄等国开展了广泛合作。如中意氢能合作计划,在氢能存储方面取得进展。中方科学家已发表论文52篇,申报专利21项。由于中意氢能计划的顺利进行,推动了其他各国对我国氢能发展的投入。

  利用中德国际合作,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自2004年温家宝总理访德时,由科技部与德教研部签署了《有关振兴东北工业的科技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合作和交流。双方以项目为中心,用“2+2”合作模式为组织形式,以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为目标,形成了十几个合作团队。共同研发的项目中,既有有助于解决我企业技术难题,如使我国国产发动机满足欧4标准、低成本的激光光源,也有企业间的商务合作,如准分子激光光学系统合作生产,建立合资激光加工公司。这些合作的完成大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日之间通过“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和日本花甲协会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到2004年底,中日通过JICA渠道,共组织实施了72个专项技术合作项目,162个调查合作项目。组织了大约1500名技术管理人员赴日本培训,邀请了5000多名日本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此外,还引进日本花甲专家 3500 名。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我国与俄罗斯开展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这一计划的开展,缩小了我国与世界海洋强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为我国深海科学的发展和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国与欧盟在“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的成功实施,将打破美国一国垄断卫星导航的局面,使各国可获得可靠的全球卫星导航服务。中国企业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合作项目达到14个,其中包括已签署的卫星接收机和芯片开发等两个项目。

  通过国际合作,研制出国际一流的高性能、具有实用价值的CPU芯片与SOC芯片,开发出了龙芯一号和龙芯二号通用CPU芯片,实现了我国高性能CPU的跨越式发展。使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如E2K一类采用显示并行指令计算的高性能CPU的核心技术,高性能CPU芯片的新型体系结构探索,芯片后端设计技术等,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在这些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农业领域,通过实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简称948计划),2001-2005年的5年期间,中央财政总共对农业投资4.6亿元人民币,而总引进品种资源1万余份,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及适用技术1200多项。重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集中引进,以及此后的再创新,突破了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技术瓶颈。

  我国主持了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首批行动计划包括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美国科学家牵头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总部设在中国首都北京,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领导执行重大国际科技协作计划。

  中美共同改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负电子对撞机”是近代研究基本粒子的重要工具。该“十五”重大科学工程已于2009年7月17日竣工验收,使“对撞机”的工作效率提高约100倍,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加深了更多国家对我国的了解:中国的发展会成为世界和平、和谐发展的积极因素。

  通过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围绕二十一世纪议程的国际合作、参与联合国千年评估国际合作,通过参加国际对地观测计划并发挥领导作用,参与国际碳吸收计划、国际氢经济计划等,有力地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数字地球协会”,已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我国发起创办的“国际动物学会”的决议,已得到第28届世界生物科学联盟的批准。由我国牵头发起成立的“亚太催化学会”正在筹备之中。

  截至2008年,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其中9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3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1. 论新中国60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曲折历程
    2.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制度回顾
    3.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制度回顾
    4. 新中国60年党的制度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5. 浩然芳华:新中国60年学术史
    6.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7. 新中国60年思想观念之重大变迁
    8. 新中国60年与中国文明的创造性复兴
    9.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轨迹
    10. 新中国60年民族法制建设的发展与成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